吴建明水墨画展开幕式现场
展览时间: 2011-09-10-2011-09-15
展览地点: 杭州恒庐美术馆
主办单位: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中共浦江县委宣传部
场 馆: 杭州恒庐美术馆备
开幕时间:2011年9月10日 14:30
艺无止境,人有恒志,而动情之处,在乎于寻觅之中。9月10日,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浦江县委宣传部主办,浦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浦江县美术家协会、3D艺术社区共同承办的“寻寻觅觅----吴建明水墨画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隆重举行。
众所周知,吴建明作品近法常,梁楷画格。细读还有张中、吕纪、林良全景花鸟画元素在里面。读他的作品,画面上呈现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工笔画风,而纯以水墨经营,不着一色,清逸之气扑面而来,而点睛之处。则细笔劲勒,不厌其烦,使整个画面收放有度,轻重并存,并始终能把笔墨的独立性放到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这就是吴建明作品的不同之处。
他的工笔画取自汉帛画,敦煌壁画。两宋院体到当代,工笔画均有具象的特征,然心为行役。如今的工笔画已稍有高古与静穆的气息,笔性渐消,看到的是更多表面的、视觉上的东西,几乎使人无联想的空间。但吴建明的工笔画因其独特性,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业内所重。
据悉,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53件,是作者近三年来创作的水墨工笔画精品,作品以小品为主:分《秋水系列》、《欲雪系列》、《丘山系列》三个系列,体现了他的艺术表现状态和审美趋向。
吴山明现场致辞
开幕式现场
吴建明致答谢辞
嘉宾剪彩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吴建明:1967年出生于浙江浦江,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结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浦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先后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二十余次,多次获奖。是政府文艺奖、文联金莺奖获得者。《美术大观》《艺术界》《收藏界》《中国花鸟画》《美术报》《书与画》《美术界》《国画家》等专业媒体均有专栏刊发。出版有《美术家吴建明》《吴建明工笔画精品选》《唯美新势力吴建明工笔画精品集》《当代国画名家吴建明卷》。《生存状态》参加2005年“传承与融合”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水墨工笔》参加2006年“传承与融合”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田园四季》参加首届浙江省优秀中青年花鸟画邀请展《丘山系列》参加第二届浙江省优秀中青年花鸟画邀请展《欲雪系列》参加“朝花夕拾” 名家工笔画邀请展《墅屏长乐系列》参加“韵江南”2010浙江国画名家邀请展《小园即景》参加“笔墨丹青浙江省中国画邀请展”《秋水系列》参加“形真境远”工笔画名家邀请展。
作品
作品
序一(代前言)
作为一位从浦江走出来的画家,对家乡画坛的走向和发展,自然会多一些关注。特别是1995年以来,家乡每三年一届书画节的举办,给画家提供了很好学习交流的平台。文脉所系,乡风熏陶,产生了一批画坛新人,吴建明显然是新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说吴建明在家乡画坛新人中具有代表性,不仅仅是因为他目前担任浦江县美协主席,更在于他在对绘画态度的纯悴性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首先是具草根性。在浙中浦江这个古老县城,经济、能源、交通均无优势,而人文独著,且不论元明季文脉之胜,单书画一脉,近百年名家辈出,而家乡之好书画者大多为民间苦学之士,耕读之余染习翰墨者十有七八。吴建明从民间中来,据闻其清苦之程度甚与常人,虽后来就学杭州受教于名家,然其草根之苦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探索道路上,艺术探索如逆水行舟,它需要勤奋、隐忍,更需有殉道的精神。
其二取法不一。与吴建明相同经历的一大批画家均有此特征:他们接受美术的熏陶,大多是民间年画、龙灯、寺庙雕刻壁画中来,最初的老师也许就是邻家或邻村的长辈,《芥子园画谱》已是很好的教材了。所以他们的作品中带强烈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却是从许多美院学子所欠缺的。但这种状态到了一定的阶段,当然也会成为创作的瓶颈,它需要画家有较好感知和通变能力,也就是用当今最时髦的词语说要转型。对于转型,建明有很清醒的认识,在他初出道的《阅尽人间》、《孤芳》、《寻寻觅觅》到如今的《丘山》、《秋水》、《欲雪》系列等作品中,我们清淅地看到了他转化的潜质和潜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诗的三层境界都很适合放到任何层面的探索中。在画家的成长过程中,谁不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谁不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只是“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未必每个人都能达到,但人生的价值在于过程,过程是人生最美丽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下有许多表象的东西,归根结蒂要放一定的标杆上去分析才有价值,所以作为个体的画家,只是在探索的精神与态度上可以自主,其他都得随缘。
从近期吴建明工笔系列看,近法常、梁楷画格,有其简洁、率性的一面,并结合了不少元人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讲:行吟在宋元之间。然而细看,我们还能发现张中、吕纪、林良的痕迹,有全景花鸟画的元素在里面,读他的作品,画面上见不到传统意义上工笔画的富贵气,而纯以水墨经营,并不着一色,清逸之气朴面而来;而点晴之处,则细笔劲勒不厌其烦,使整个画面收放有度,轻重并存而适度,并始终能把笔墨的独立性放到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这就是吴建明作品的不同之处。众所周知,工笔画自汉帛画、敦煌壁画、两宋院体到当代的均有具象的特征,然心为形役,如今的工笔画已少有高古与静穆之气息,笔性已消,看到更多的是表面上、视觉上的东西,几无使人可产生联想的空间。因此建明的工笔画有其独特性,一下子与人拉开了距离,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作品上我们会读到许多工笔画中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他成功之处,如果能在简的层面提炼,在诗的意境求索,相信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如今吴建明常居在杭州,相必自有他的道理,六朝古都的杭州,自古是文化重镇,“ 西子空潆,钱塘云涌” ,这里有许多东西正是吴建明所需要感悟,他以“闻焉”为斋,有察己之短,仰人之贤意,我感到这应是吴建明艺术道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那就是画坛所期待的了。(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