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家需要多少好友?Facebook的好友数量限定在5000以内,但这并有阻止许多艺术家发布信息来超过这一上限。今天,有一些艺术家已经完全融入到Web2.0这个世界里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交网站变得熟悉,艺术家也开始进入到这些在线交流方式之中,并且创作出利用了这些新性能的作品。
“它的潜在价值是无限的,”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 & A)的当代艺术策展人Louise Shannon说,2009年12月他在博物馆内策划了展览“解码:数字设计感觉(Decode: Digital Design Sensations)”。这场展览展出了许多社交媒介艺术的实例。“随着网络的不断壮大,这样的机会也将呈指数增长。我们现在还仅仅处于冰山一角。”
“我是以一个非常长远的观点来看待它的,”MoMA新媒体策展人Barbara London说。“在利用不断更新换代的材料与技术方面,艺术家是先驱者。”
社交媒体艺术就像是一把保护伞,它覆盖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项目:例如由Twitter衍生出来的行为表演、受Facebook启发创作出来的画作、观众可以自由参加的线上作品、由YouTube上的海报编制而成视频等等。“对我来说,社交媒体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任何使用了社交媒体的艺术,无论是把这种媒体当作是一个媒介、一种创作原材料或是社会舆论的一个出发点,”展览“The Social Graph”策展人HragVartanian说(这场展览探索了社交网络对艺术的影响,于去年在布鲁克林的非营利艺术空间Outpost中举办)。“social graph”这个词是Facebook的创始人Mark Zuckerberg杜撰出来的,用来描绘一个关系网络能被应用于实现各种目标的方式,例如营销。
在一个有形的空间中举办一场主要以网络现象为基础的展览本身就是一次挑战。通过在线视频聊天软件Skype,艺术家An Xiao在Outpost的地下室里与观众进行了对话,但她假装她是在洛杉矶。行为艺术家曼·巴特利特(Man Bartlett )的作品“#24hkith”则是通过现场直播进行表演:他邀请观众通过Twitter来把“I am…”这个句子补充完整——例如“I am Hungry(我饿了)”、“"I am overly sensitive to criticism(我太过在意批评)”、“I am thinking about my future(我在思考我的未来)”等等。在24小时内,巴特利特收到了1500多个回答,然后他将这些回答大声地读出来。“我很喜欢从技术本身去探究我们是怎样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以及当有社交网络介入时,这种交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巴特利特说。
与“The Social Graph”这场展览所想传达的精神保持一致,由Benjamin Lotan创建的另一个媒体艺术计划Social Printshop也对这场展览给予了支持。Social Printshop是一项利用Facebook用户的图片制作海报的服务,每制作一张海报收取费用25美元。在Lotan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M.F.A项目创作了这间公司。“我想说从它的组织、员工来说,这间公司创作的东西更像是艺术品而非简单的海报,尽管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Lotan说。他还将自己的实描述为“持续性的表演,关系和网络都在其中形成了。”他已经吸引了两位投资者,投资金额超过了7万美元,还计划在今年进一步扩展规模。
“The Social Graph”只是近年来许多展示社交媒体艺术的展览中的一场。去年在纽约新美术馆展出的“Free”,则调查了网络对艺术家扩展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影响。这场展览的合作方包括riverthe.net——这是由影像艺术家瑞安(Ryan Trecartin)与Tumblr创始人David Karp合力打造的一个社交-博客型平台。就像诗歌创作中的意识流一样,riverthe.net充满了由网站访客发布的简短视频,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来自Trecartin。在展览中,荷兰艺术家Martijn Hendriks的作品“Untitled Black Video”(2009)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件作品中,Hendriks收集了网络上对一部非法视频的评论,并将它们以字幕的形式放在了一面黑色的屏幕上,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评论自行想象这部非法视频的可怕之处。
网络艺术在展览“Decode: Digital Design Sensations”中也得到了显著表现。“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送的信息、发布的博客文章等等。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了这些人类生活的轨迹,并将‘记忆’用作这些新作的创作基础,”这场展览的新闻稿中写道。在“Decode: Digital Design Sensations”的展厅入口出,德国艺术家朱利叶斯(Julius Popp)布置了他的作品“bit.code”(2009),它由一系列可移动的黑白瓷砖组成,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进行旋转,直到组成一些词语为止。以SAP BusinessObjects Text Analysis这一软件为基础,这件作品能够从新发布的Twitter、博客中收集到各种用到的词语,然后将其输入数据库中并在墙面上拼写出来。“起初,观众们看不到这些词语,然后变得很困惑;而当墙面上开始显示出词语来时,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都很惊讶,在那一刻他们也明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获得了一种非常积极的回应,”策展人Shannon说。
“那些从其产生以来就开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对互动式体系及社交网络非常感兴趣。技术不断在更新换代,而新的应用软件将越来越多的人联系到了一起,”展览“Free”的策展人Lauren Cornell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