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文物频频遭"劫"。先是在老百姓眼中神圣无比的故宫被一个小毛贼给撞了一下腰,之后短短三个月内跌跌撞撞地闯过"十重门":展品被盗、锦旗写错字、建福宫成高级会所、国家一级文物哥窑瓷器碎成六瓣、屏风被泡了……如今,又传出本山大叔在晋冀会馆里办会所,脚踩文物唱堂会;现在连天安门都被曝丢失8幅名画……
可是,至今仍没有人对文物负责,没有一个说法能令人信服。一个是文化的最高殿堂,一个是草根的农民明星,在面对公众质疑时,都表现得囧囧有神。我们不禁要问:有多少文物可以糟蹋,有多少历史可以重演,有多少账可以一赖再赖?
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追问文物去向
先看故宫,最擅长的就是"否认",不管什么事儿,先赖了再说,方案一,给下属推责,天大的事儿都是员工责任,详情参见错字门和瓷器门;方案二,院领导不知情,都是外围的人干外围的事儿,详情参见会所门和逃税门;方案三,躲得过初一就能混得过十五,能瞒一天算一天,详情参见瞒报门和封口门。
故宫在"十重门"之后,知情人被封口了。但还是有人对故宫穷追不舍,逼急了的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接受采访,对于社会各界的质疑与关注,郑欣淼郑重表示重视与感谢,也向全国人民致歉。郑院长谈到,"十重门"暴露了故宫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闭馆清场、报警设施设置、重大作案预判及相关措施等关键环节出了问题
问题二:没有在第一时间查明情况解释清楚,纠错不够及时果断,又强调责任在下属
问题三:文物保护实施方案不够周密、预判性不足,人员培训针对性不强不细
处理方式,不外乎问责、记过、检查、开除。当然,院长也表示了要加强责任心教育、要完善规章制度、要向公众开放透明等等。
故宫是老大,一直都是,大爷闯关之后,是否能折回头来想想,不仅是想自身管理的问题,也要想想,故宫是谁的故宫,作为公共文化财产,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质疑故宫中的每一件藏品的去向、每一间房屋的使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德行。
侵占文物就是侵占全民利益
再看本山大叔的刘老根会馆,他们在故宫的事未消停时来凑热闹,显然不是来给故宫解围转移视线的,而是不幸被检举揭发。罪名是把会所开到了会馆里,说起来有点绕,简而言之就是霸占着国家文物赚自己的钱,有点数典忘祖的意思。
所以不要说大叔没文化,不懂啥叫文物,要不他怎么就看上晋冀会馆那块风水宝地了呢?令人不解的是,东城区文委作为晋冀会馆的保护管理部门,为啥接到举报后第一反应是给大叔开脱?--"没有破坏主体建筑"--主体不破坏文物就可以租赁?咱的那些个文物,在历史长河中没被淹没,在外族入侵时没被掳掠,在战火纷飞中没被毁损,到了和平时期,到了文物管理部门手里,竟然成了"利益"的赠品?另外,为啥本山大叔的公司第二天就能找到举报人要跟他私了?-更可怕的是媒体报道称,举报人还多次遭殴打恐吓,连报道真相的记者私家车还遭人泼饭菜。
本山大叔真是老大,尤其近几年,越发有老大的派头了。徒弟跪拜一片,私人飞机往返,开业管制交通,俨然"我是大哥我怕谁"。也请本山大叔及其文化公司寻思寻思,你盖房子拆院墙是你家的事儿,但把你家的房子盖到文物上,那就是侵占全体公民的文化利益,祸及祖先遗产,祸及全民利益,固然,你们有牛掰和膨胀的资本,但这个资本是公众给的,一旦失了人心,也就失了一切可以膨胀的资本。
大爷不是想当就当,利益不能想占就占,管理也是门学问,不是谁都能干。
保护文物要先砸碎人情枷锁
管理的漏洞固然不得不重视,心防的建设固然不能被忽视,但,纠缠在这所有问题中最关键的那个症结,始终没有被触及,被所有"有关人士"刻意地无视了。出了坏事儿,查七八个单位,写五六份检查,道三四次歉,撤一两个官,这是咱见惯了的模式,然周而复始,事儿还在出,人还在忙。刚才说了,"症结"被"无视"了,症结在哪?利益。
先不说责任心、敬畏心,也不说专业性、规范性,甚至我们可以先把公开度、透明度都抛在一边,先看看"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链条盘住了多少人。先想想跑在行业监管队伍前面的网民群体,为什么,冲锋陷阵的,总是些不专业的?专业的呢?喝茶?看报?机制问题还是管理问题?约束问题还是激励问题?
钱,面子,职位,权力,从"会所门"到"门票门",从故宫到刘老根,所不能触及的深层问题无非这些。哪一座"门"的地基都盘根错节着多少人的利益?如果不大刀阔斧斩断这些利益链条,道歉之后,还会有别的门出现;整改之后,还会有别的文物遭殃;查办之后,管理部门依然要给文物贴上价签甚至打包当作赠品。
我们不能指望文物自己冲出利益、制度、人情等多重甲胄的禁锢,从操作中发现问题,就要从制度上去制约问题,会同公众一起来监督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无论是文化、文艺、文物,面对历史的诘问,无人可逃,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