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的“走出去”和“咬下去”
http://www.socang.com 2011-08-29 15:41 来源:美术报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远帆访谈
记:上世纪80年代,国内包括浙江美术学院在内的不少艺术院校版画系的不少毕业生开始“出走”,选择以其他的媒介介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张远帆(以下简称“张”):这得从版画系的教学说起。版画系的专业教育是通过版画的方式来进行关于造型艺术表现的基础教育。在讲艺术表现的时候,艺术是一个没有实体的概念,而落到实体的全部是各个画种。但是,艺术的发展又不仅仅限于这几个小品种的,我们不可能设定某一学生一开始学版画,那他将来一定是搞版画。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其他艺术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会根据自己所遇到的社会情况、实际问题作出自己的选择。
教育也可以是一种试错,比如我一开始可能并不了解版画,但是除了版画我没有别的专业可选,当然学了以后,版画是不是适合我是另外一个问题。而老师会根据版画的一些规律教学生,但是否完全适合,这是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我们是把版画专业作为核心,还是把学生个人作为核心的问题,所以这个“出走”现象是很正常的。
另外,版画的教学内容跟别的专业相比是很包容的一个专业,知识量很大。而且跟着时代科技的进步一直在变化。而国画再过一百年还是在宣纸上用毛笔画画;油画的名字就把这个专业给定死了,在布上画油彩,最多画在木板上;版画里面本身分成很多小品种,而且我们去看版画历史的时候,版画品种是逐渐增加的。现代的版画较之几十年前丰富了很多,在表现方式啊,用的材料啊等方面。像这样一些教学内容是比较开放的,所以我们版画的学生比较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记:这个现象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比如中央美院的一批版画系的毕业生后来都走向了当代油画创作的道路,而且如今在国内比较有名。
张:对,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比如这次参展的宋永红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的是版画,但是创作表现手法很多,也创作了很多油画作品。像方力钧,也是版画出身,画了很多油画,当然他回头也还在做版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其实用什么方式创作不是一个限制。国外很少会用一个画种给画家定性。作为艺术家本身来说,他认为他就是艺术家,不必要把自己框在一个画种里面。
从版画的历史来看,如丢勒、伦勃朗等大师都创作了大量的版画。只是艺术进入教育系统以后,涉及到分科、分专业的需要,便于整理归类,才把艺术变成专门的门类。其实对于艺术家而言,这些只是工具而已。艺术家会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比如刚刚去世的弗洛依德,他创作很多油画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版画,在日常创作中也是版画居多。不同的工具材料呈现在画面上艺术效果不同,并不是说先把自己定性为一个木版画家,然后去找适合用木刻表现的题材。
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版画艺术家选择了留下来继续坚持,而且这种坚持在艺术环境更加多元化的今天依然能看到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或者说创作了很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版画作品。
张:对,这个问题跟我们刚才讲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当我明确了自己选择的思想或是艺术情趣,我只能适合用版画这个表现手法,那么我就别无选择了,就会选择继续坚持。无论是开放的“走出去”,还是“咬下去”,其实都是把自己当作是一个艺术家。像陈海燕老师,她其实也画过很多彩墨画。像曹晓阳老师,他虽然是版画系的,但是他画了很多素描,他自己的创作不见得适合的全部是版画,还做摄影,以及很多影像类的作品,艺术其实是没有限制的。
记:现在版画界经常在谈的是市场不景气,但在我们看来,市场的不景气却换来了今天版画界“土壤”要相对纯净,在这个问题上,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问题主要出在投资市场,而不是消费市场。如果从投资的心理考量,单幅的、仅此一件的作品市场价值要高一些。大家并不是喜欢艺术作品本身,或从艺术的趣味等方面出发来消费艺术。所以,在目前这个不是很正常的市场氛围里,版画市场不景气是必然的。由于版画这个艺术门类的特殊性,它一张原作同时可以有50张,那它的稀有价值肯定是相对较低了。比如,100张版画作品最后汇总起来的价值是100万元,但是单件作品只有1万元。即使我翻一倍也只是涨了1万元,但是买100万元的油画翻一倍那就是200万元。
记:那您如何看待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发展趋势?
张:版画系的发展,包括“版画”这个名称将来会不会存在都是一个问题。“版画”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因为先有了版画这件事,名称只是用来和其他艺术门类分界而产生的。与此同时版画本身也在变,因为我们这个“名”是一百多年前的“名”,和今天的艺术发展状况是不能对接的,或者说实际和理论不能对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版画系要发展,还是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本位这个底线上。至于往前该怎么走,我觉得不要用一个很狭窄观念给框死。我们不是为了学科的确立而做这件事,而是为学生。因为学生代表的是未来艺术的方向。如果站在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角度上做教学,有可能不断地把底线往后退,而不是往前推。
美国的一些大学把电子媒体和版画设在一个系,只要是间接的、通过操作媒介转述成的一种视觉形象都叫版画。日本一些大学,在系科设置上,除油画、日本画、设计以外,剩下的都是版画,是一种开放的状态。其实就是媒介本身的退回和强调。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一个有范畴的艺术。毕竟,中国美院是一个很大包容性的艺术院校,有丰富的门类。
现在的版画专业,仅从制作技术手段角度讲,已经跟很多门类搭上了,比如跟国画、设计、新媒体、摄影等。很多作品是借用摄影手段或通过数字媒体的方式,来进行版画创作。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从版画系出去在各个专业任教的人最多。因为版画这个端口比较开放。版画有技术限定和屏障,正因为这个技术的限定和屏障你要更加尊重技术,然后学生会对技术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会主动关心和吸纳新的可能性。
像版画教学里面,牵涉到的材料包括木头、石头、铜、丝网、金属等。而且各个材料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我们的学生进了版画系以后,各种材料都会接触,不可能用一种固定的媒材观念来对待所有表现上的问题。面对一种材料的时候,我有一种应对的方式,达到我需要的效果,这是一种能力。版画系的学生在对材料的适应能力方面是强于其他专业的。还有一个,我们的作画方式很少有写生,画面经常是自己编的,经营画面,这在视觉艺术表现中非常重要。版画系对这块是很重视的。
记:中国的版画艺术本身的发展您怎么看?
张:最近中国做国际性版画展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也参与过一些。在这方面,我跟国外的艺术家探讨过一些,听听他们对中国版画艺术的看法。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的版画艺术是很“强悍”的。拿到国际上的版画展,跟别的国家的版画艺术“PK”的时候很强,而且有属于自己、很清晰的文化面貌,有力量感。总体来看,发展趋势肯定是越来越多元。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版画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