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参观的每一个艺术空间都奇热无比。The Museum of Public Fiction是又闷又潮的那种热,Monte Vista Projects和Human Resources L.A.’s Cottage Home space也好不到哪去,室内甚至比室外还要热。Human Resources的空间十分大,再加上那里目前正在展出的展览“Touchy Feely”(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想太多的感觉),热气仿佛充满了我们整个身体;这类似于你在一座州立公园的路边停车,冲进游客中心或是陈列馆希望能够获得一丝凉爽,但不仅发现那里的空调不能制冷,还发现塑料袋被当成了展览中的“娱乐项目”。
Miles Huston Miles Huston, 2010
“Touchy Feely”这场展览就能给人们这种感觉。一位艺术家——我猜那应该是米勒·休斯顿(Mile Huston)——潦草地用冰块在一个类水槽的装置中竖起了一座塔一样的雕塑,浑身被汗水以及融化的冰块湿透了。一群看上去像是出生于婴儿潮时代(尤指1946年至1965年的美国)的人似乎比画廊的常客还显得自豪,一边观看作品一边评论。但是,我听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他们就是不断地处理各种材料。问题是,这都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这话是一个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嘴里说出来的,那么听上去还有一些夸张;但是从一个好奇的中年人嘴里说出来,那多多少少就有一点正确了,尤其是像“Touchy Feely”这样的展览,它的确有意包含了大量材料的处理。金鱼缸、网球、塑料袋、收集起来的头皮屑以及现成的手工艺品像大杂烩似的“堆”在了展厅中。
由艺术家彼得(Peter Harkawik)担任策展人,受到了建筑师兼评论员Kenneth Frampton“批判性地域主义”概念的推动,展览“Touchy Feely”试图探索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能否中断“无地方特性的”现代空间的扩散,能否起到连接全球化与当地文化特性的桥梁的作用。这场展览的最佳展品要属那些带有直接明了的特质且布置很有条理的作品,例如埃里克(Erik Frydenborg)用大量聚氨酯以及画布上的裂缝绘制而成的双连画等等。这些作品对材料的处理是用创作上的清晰度来弥补理解力的缺乏——埃里克也许也不知道“这都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了解自己对处理什么样的材料感兴趣。因而,这些作品按照惯例是能够吸引人们眼球同时也能获得特性的。
我不知道如果天气没这么热、而我又没听到那个人的窃窃私语的话,我会不会喜欢“Touchy Feely”这个展览。不过作为一种体验——一种十分有局限性的体验,我们姑且说这场展览还算是成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