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墨盒 抚摸它的时代(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8-15 17:1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表面洒金洒银装饰的墨盒
-
珐琅彩墨盒
-
清朝光绪年间的墨盒
-
走进著名画家徐兆前的家,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刺绣、木雕、刀剑、手炉、瓷器、紫砂……
不过,他最引以为傲的,还是自己用了10年时间收集而来的200多只墨盒。“其中大部分是名人墨盒。”徐兆前说,画画之余收拾、摆弄藏品是他最爱做的事,把玩一只只有着明显岁月痕迹的墨盒,就仿佛在抚摸、感知那个时代。
策划:刘亦凡 本报记者 苏蕾 摄影报道
10年收集200多只墨盒
“我从2001年开始收藏墨盒,当时是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人收藏了几个,觉得很有文化品位,立即来了兴趣。”徐兆前很庆幸自己“入市”得早,他说,早些年墨盒在古玩市场乏人问津,10块钱一个都有。
徐兆前一下子搬出了4抽屉的墨盒,而这不过是他200多只藏品中的一部分。“墨盒大部分是紫铜的底、白铜的盖,比较高级的是赛银白铜的,还有银或钢的,也有在铜盒上洒金银或绘珐琅彩的。”他拿起一只为纪念张学良就职而制造的圆形墨盒说,那就是一只钢墨盒。
“墨盒出现在清朝后期,一直受到风雅之士的喜爱,不少人都将之作为馈赠师友的礼品。当时,一只墨盒也要卖一二两白银。”徐兆前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也用过墨盒,可以说有些怀旧情结,而开始收藏、研究后,更觉得那一个个沉甸甸的墨盒沉淀着文化。“我特别喜欢收藏名人墨盒,鹿钟麟是在‘北京政变’中率军直入清室、把末代皇帝赙仪驱逐出宫的……”他又指着一只方形墨盒对记者说:“这是一个学生送给著名画家潘天寿的,别看不大,上面一共刻了500多个字呢。”
价格飙升赝品真假难辨
“这几年,墨盒的价格飙升得厉害。之前的拍卖中,一只陈师曾刻铜墨盒喊价超过20万,而一只清代的夜游赤壁墨盒喊价也超过15万。”徐兆前告诉记者,由于藏家们觉得还有升值空间,所以,这两年市场上流通的墨盒特别少,他自己也几乎没有收到什么新藏品。
“现在,满条古玩街都是假墨盒。”徐兆前直言,早几年自己刚收藏墨盒时完全没有假货。“那时几十上百一个都没人要,自然也没有人仿造。”他介绍说,如今以新墨盒造假的情况也非常少见,因为“那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比较高级的造假,是在以前没有刻字的老墨盒上伪造名人墨盒。
收藏故事
老玩家被打动低价卖
说起这些年收集了200多只墨盒的心得,徐兆前笑着说,其实原先广州也有几个玩家,但自己总是出价比别人高一点点,于是,价高者得。“后来,他们几个就干脆不玩了。有一个部队转业的老军人,还索性把他收藏的六七只墨盒都转让给我。”徐兆前告诉记者,2009年墨盒价格已经升了不少,他原以为老人家会以每只1万多元的价格卖给他,但没想到,最后全部拿下才花了1万多元。记者问他为什么,徐兆前说:“可能看我很执著吧,而且大家都是当兵出身。”
买墨盒也有“潜规则”
徐兆前回忆10年来的收藏经历,说最让他心惊的一次是,刚开始收藏墨盒那两年,有一次和一帮朋友一起逛古玩市场。“当时墨盒都还很便宜,我在一个档口看到一只洒金银的墨盒,开价300元。其实并不贵,当时洒金银的手炉已经卖到上万了,墨盒关注的人少,价格上不去。”
徐兆前回忆自己拿起墨盒和老板讨价还价,虽然只还了20元,但两人也磨了好久。“讨价还价有时也是一种乐趣吧,但陪逛的人就会觉得闷,几个朋友都去别处转悠了,只有一个朋友一直站在我的身后。”徐兆前最终以280元的价格买下那只墨盒,他转身拍了下身后老友的肩膀:“你还真够朋友,陪我站了这么久”,没想到老友却对他说:“我不是陪你,只是如果万一你谈不拢,把东西放下,我就买了。”“我当时心里一惊,心想,幸亏自己一直把东西拿在手上,不然就错过了!”
徐兆前告诉记者,圈里有条“潜规则”,如果几个朋友一起逛,一人先拿到手上,别人就不能开高价与之竞争,一旦那个人把东西放下,就说明交易不成,别人可以买了。
收藏贴士
被记者问道如何辨别墨盒真假时,徐兆前有点为难道:“还真是很难用语言来讲,主要是靠经验。首先,要看历史的痕迹,比如锈斑和磨损情况,我常常不是光自己一个人看,有了动心的,会让几个不同的行家去慢慢看,综合大家的意见。其次,要看刻工,以前很多工人可能一辈子都是做墨盒刻字,他们的手工很流畅,现在偶尔做一两个的人很难模仿。再次,要看文化的东西,比如以前的人将墨盒作为礼品送出,都是称对方的字,那些直呼其姓名的,肯定是赝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墨盒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