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环顾图》,老北京立体景观。
复原已消失的行当
宝瑞兴酱菜店、福合成煤栈、祥生马尾铺、天顺笼屉铺、德义成弓箭铺、福昌德米粮店、宝三元钱烛店、元丰泰棉花店、东恒肇当铺、三庆园戏楼、华美斋灯笼铺、合义斋灌肠铺、洋合煤油庄……上世纪30年代老北京街道上的五行八作、生活百态,都在胡同张制作的“老北京立体景观”中展现了出来。
胡同张介绍说,作品的开始是一个娶亲的队伍,因为娶亲生子寓意着一个人的人生开始,结束时是送殡的队伍,一个马车夫拉着一口棺材,留下的是一位母亲带着一儿一女,寓意着后代繁衍。“我就是要告诉大家,人这一生不能白活,有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有的人为自己而活着,但都应该活得精彩些。”
此外,据胡同张介绍,作品中有90%都是介绍已经消失的老字号和行当。比如,立体景观中的“水窝子”,现在叫水站,是过去北京卖水送水的地方,过去山东人卖的水比较受皇上认可,因此老北京几乎所有的水窝子都是山东人在经营。这样的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
老北京动起来
逛一逛老北京庙会
曾在上海世博会上看过动态《清明上河图》的人,一定还记得动态水墨画带来的视觉效果,这幅动态的《旧京环顾图》,仅长度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四倍。一走进展馆,就能看到蜿蜒环绕在展馆墙壁上的旧京景象,打铁铺、拉面馆、迎亲队伍、出殡队伍、抽陀螺的小孩等,听到的是叫卖声、闲聊声、犬吠声、孩提嬉戏声……感觉穿越来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北京庙会。
“老北京动起来”艺术总监张洁介绍,拥有这幅《旧京环顾图》的杜先生,在世博会上看到了《清明上河图》,于是找到制作方水晶石公司,希望《旧京环顾图》也可以做成那个样子。
此前,张洁并不知道这幅《旧京环顾图》,“杜先生第一次给我看《旧京环顾图》时,我觉得非常震撼,最直观的就是它的长度。《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一个很有名的长卷,但《旧京环顾图》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我们两个人把这幅图卷起来,就花了近半小时。”
张洁还表示,与《清明上河图》相比,《旧京环顾图》在制作上有一个优势,就是表现的时代比较靠近,这样一来,了解其中历史、故事、文化的人就比较多。《旧京环顾图》中像拉面这样的手艺动作,都经过专家指导,真人完成,再将真人的动作放到画中的人物上。
张洁研究后发现,《旧京环顾图》中有上万个人物,故事点有380多个。更有意思的是,画中的人物很多都有名有姓。
画作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张洁认为,王大观先生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画的,画作中也表达着一种无奈——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整体生活环境、经济环境还很差,老百姓社会地位还很低。张洁称,这在王大观先生的著作中得到印证。“观众可以看到,画中有一些与热闹场面不是特别相称的情景,如流离失所的行人,躺在街边、奄奄一息的人,还有卖儿卖女的。”
老北京印象
记者手记
对老北京的 那份爱
无论是静静地欣赏,还是与制作者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北京的感情。王大观先生的《旧京环顾图》历经30年完成。全卷在初稿时就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超群的笔墨技巧,而是因为他能以真挚的感情,真实反映老北京人民的生活,让人感到自然、朴实、亲切。作为80后的张洁,在介绍这幅画作时,也如数家珍地讲述着画中的故事和画中的人物。
胡同张说,北京在他的心中就是一个鲜活的文化载体,“老舍的一些京味儿作品对我影响非常深,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想找到一种载体,展现出北京的文化,表达我个人对北京的情感。”巧合的是,王大观先生的《旧京环顾图》与胡同张的立体景观模型,展现的是同一个时代的北京。
置身“老北京动起来”和“老北京立体景观”展,我们犹如穿越时空,来到那时的北京,在享受高科技和传统技艺营造的、从未体验的视听盛宴的同时,通过强烈鲜明的对比,更加热爱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充满美好前景的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