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谁来买单
http://www.socang.com 2011-08-10 10:15 来源:市场瞭望
“谁在购买中国艺术品”的争论和探讨,恐怕是近几年来一直炙手可热的话题。今年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嘉德春拍,又把对这个话题的探讨推向了风头浪尖。嘉德此次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中的重要拍品,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蒋介石六十大寿所作)最终以4.255亿元人民币的高价由藏家竞得,这一价格一举打破了中国近现代书画史的拍卖纪录。无疑这又为近几年来中国书画市场的持续走高打了一剂更为令人振奋的强心剂。
有了前面的破纪录,在随即第二天的“四君子”专场拍卖中,几位近现代顶级大师的画作价格又毫无悬念的被一一推向了新的顶峰。中国书画在这一两年的市场表现可谓“节节高升”。随着嘉德春拍的落下帷幕,人们在不断的唏嘘之后不禁在问:已经如此价高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到底有着怎样的推波助澜?拍场后面又是哪些神秘人物冲锋陷阵呢?而他们又是为何这样做呢?我们且看看中国藏家的发展轨迹,不难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在八十年年初初期,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收藏市场也开始复苏,这一时期,就国内而言,古董书画的购买群体还主要集中在国内的行家以及部分对收藏有着极大爱好的藏家人群中。他们有着相对良好的文化传承,喜爱和谋取利润是购买得主要原因。随着国门的放开,港澳台以及国外的行家藏家有机会可以进入到大陆,他们也迅速的开始介入到国内的艺术品交易中。在那段时间,香港,台湾的行家具有很强的购买实力,成为古董书画的中间桥梁,而内地的艺术品市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参与开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进入到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的经济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多的个人藏家群体的崛起。他们以国内的国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为主。最初他们也是出于爱好或者是对传统艺术割舍不掉的情怀。随着收藏的增多和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他们逐渐成为收藏的中坚力量。到09年前,据不完全相关统计,在拍卖市场上,有超过40%的买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所能掌控的资金占到整个市场的60%以上,以这些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富势力成了艺术市场中的大玩家。而他们的收藏目的也开始了转变,在兼具喜爱之外,提高自身修养,跻身于更高级社交圈子,都成为收藏的原因,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投资。艺术品的投资和金融,房地产一直并称为三大投资手段,在金融和房地产都不够稳定或者有政策可以限制的今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似乎显得更小,加之艺术品收藏可能会出现的几何型增长等情况。也更使得不少藏家对艺术品的投资情有独钟。
当然,纵观2010年后的艺术品市场,如果光有民营企业家的介入,恐怕还不能形成如此的超大规模和强烈递增态势。(去年艺术品交易的总金额高到550亿人民币,而中国电影的总票房才10亿左右人民币)。各类机构以及银行资本的大规模杀进才是形成今天这样局面的最重要因素。像私募股票一样运作的艺术基金不断的以各种面目在艺术市场上披荆斩棘。相对正规银行投资部门更是不能坐以待毙,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艺术理财产品,像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都有具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和不同规模的资本在运作他们熟知而看好的艺术品市场。依靠于国有背景的艺术产权交易所也都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地面,力争抢夺一份市场。艺术品收藏购买市场一时间成为各路人马纷纷抢占的众矢之的。
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书画市场,大量的资金和机构都急不可耐的要分一杯羹,生怕错过了时机。不过在如此火爆的形式之下,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转头看看邻国日本,曾经的辉煌换不来今日的萧条。我们到底要走什么样路。值得每一个行家,藏家,爱好者深思。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中国艺术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