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艺术家应天齐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和“深圳22艺术区”同时展出,图为应天齐作品《世纪遗痕》系列之“罗马”。(资料图片)
正在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展出的应天齐作品,在深圳“现身”。昨日,“深圳22艺术区”系列画展开幕,深圳艺术家应天齐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碎裂的黑色》之一、之二和影像装置《遗痕·沧桑》应邀展出。
“深圳22艺术区”系列画展总负责人黄泷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此次展览包括三个单项展览,分别是应天齐《世纪遗痕》——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归来品鉴会、《大运天扬》——王天扬作品展和《深度隐喻》——哲悟作品展,展览将延续至8月30日。
应天齐作品两地同展
应天齐《世纪遗痕》——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归来品鉴会,展出了应天齐20余件作品。其中,11件为《世纪遗痕》系列,应天齐曾享誉画坛的代表作品《西递村系列》也位列其中。另外,两幅在威尼斯展出的版画作品《碎裂的黑色》之一、之二和影像装置作品《遗痕·沧桑》也亮相展览。
威尼斯双年展展期将持续至11月27日。正在威尼斯展出的作品缘何会“回到”深圳呢?“由于版画和影像作品均具有可复制性,因此在深圳也可以展出。虽然不在同一时空,但内容却是完全相同的。”应天齐向记者解开了疑团。
应天齐告诉记者,《碎裂的黑色》是他2000年底一件行为艺术作品的衍生品。“砸碎”的黑色玻璃,寓意在各种外部撞击下所产生出的多元文化状态。而这与双年展中“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的主旨“不谋而合”。该展览策展人王林看中《碎裂的黑色》,并便邀请应天齐参展。
此番在深圳展出的DV装置《遗痕·沧桑》也是双年展参展作品之一。这件作品用影像记录了应天齐的老家芜湖古城拆迁前后居民生活的变化。他把古城拆迁前的面貌记录下来,然后和拆迁后的景象做对比,用以说明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割裂、打碎。
与影像装置作品相对应的则是应天齐用油彩、乳胶、石膏等多种综合材料创作的《世纪遗痕》系列。在这些作品中,黑白关系对比强烈,背景的“黑”和主体的“白”,饱满厚实的色彩与精致微妙的肌理完美结合。在应天齐看来,这系列作品虽然与《遗痕·沧桑》表现形式不同,但其主旨则是一致的。
“用什么样的材料并不重要,重要是能否表达出艺术家的观念。”应天齐说,《世纪遗痕》系列中的《失忆》和《木雕之一》正在威尼斯展出,在深圳则展出系列中的《罗马》、《庞贝》等11件作品。
《大运天扬》系列迎大运
在此次“深圳22艺术区”举行的系列展览中,《大运天扬》——王天扬作品展则以其独特的形式,来体现深圳的创新精神和对大运会的期待之情。
王天扬来自黑龙江,其画作多表现东北地区的疆域雪景。画面中的主体是巍峨的高山,相互对应的是零星的杉林,和少许的房屋、动物,强烈的对比笼罩在白色的环境之下。总策展人黄泷认为,画面寓意明显,白色的环境堪比深圳特区,体现出深圳包容世间万物的特性,歌颂了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此外,王天扬还以深圳市市花为题材,特意创作《簕杜鹃》系列作品。画作以绿叶为底衬,其上点缀着白、红、紫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用意在于抒发对深圳充满活力、包容人文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深圳大运会的期待之情。
“深圳22艺术区”系列画展将展至8月30日,图为展出的王天扬作品《簕杜鹃》。(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