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何劲松谈禅意书画收藏
http://www.socang.com   2011-08-04 11:11   来源:合肥在线
  对于书画收藏爱好者来说,观摩各朝各代的字画,总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气韵与特征,汉代的严谨细腻、刚健质朴;唐代的灿烂恢宏、昂扬磅礴;宋代的精密不苟、形神兼备……收藏的价值,也正是不断地从这些流传后世的文明积淀之中,汲取到中国人不同时代活出来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书画界,中西融汇、百花齐放,无论是书画创作还是收藏市场都是一派繁荣,然而在浮华背后,人们却甚少关注书画作品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所幸的是在这其中,还有人一直在默默地寻找着中国书画最本质的根源,努力光复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他就是当代禅意书画学科创立者和理论奠基人何劲松。也许你不了解他和他的禅意书画,但是你一定有机会见到他的作品,从龙门石窟香山寺的“弥陀宝殿”匾,到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山门的“弥勒世界”匾,甚至在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书法作品中,都涌动着他的那一抹禅意。

  纵浪大化

  中国人讲究因缘际会,认为个体生命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宇宙自然生命,也就是纵浪大化。聆听何劲松步入书法天地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感叹,冥冥中似乎真的自有天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我这样生长在大别山区一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附庸起传统文人的风雅来,只能说是误打误撞,歪打正着。”

  何劲松生于安徽舒城的一个普通山村家庭,因为儿时顽皮,父母逼着他抄书临帖磨练心性,因此与书法结缘。在从小学到高中这段人生最重要的路程里,他的老师汪照亮对他影响颇深,“汪老师喜欢用毛笔书写教案,即便是英文也是如此,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1979年,何劲松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习,在九朝古都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里生活了4年后,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人生涯,“我在部队呆了3年,那时正好被分配到老山前线,在战火中从事宣传工作,那时的我已经非常热爱书法,也从未间断过书法临习。”

  “后来我考入了北京大学,我的授业恩师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认真临摹各类书体。”那时何劲松还在北大组建了未名书画社,吸引了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参加。随后他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日本东方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中日联合培养的哲学博士学位。这期间对佛教和道家著述的研究,加深了何劲松对书法奥妙的探求,他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日本留学时,他还加入了日本书协书道史学会,并发表了一篇题为《禅与书法艺术》的文章,在当时产生很大的反响,并被译成韩文广泛流传。

  1991年,何劲松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与此同时,他专心探讨佛教与书画艺术的共性。在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又创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并被选为主席。“对我而言,此时的书画已经由业余爱好上升为一门专业。”

  2000年,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何劲松正式提出了他琢磨了十几年的禅意书画理论,并设立课题,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了中国禅意书画第一人。大别山脉的朴实生活、军校的纪律严明、前线的战火纷飞、北大的学术氛围、日本的留学生涯……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最终都融入他的禅意书画理论中。对此,何劲松笑言,“我走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并重的路子!”

  涵养心性

  说到“禅”,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联想到佛教,那么禅意书画与佛教究竟有何联系呢?在何劲松看来,禅意书画的“禅”要比佛教禅宗含义更宽广、更深刻,是儒、释、道交流融合的产物。所谓禅意书画,正是要将整个中国书画艺术放在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框架下加以重新审视,寻找其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

  “禅意书画的最大特征是写意性,以表达主体心性为目的。心性指作者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描述。”对心性的追求延续了中国传统书画中文人写意书画的精髓。虽然禅意书画是就整个中国书画而言,但是这并不是说禅意书画就等同于中国书画。“中国书画就像一棵白菜,禅意书画是菜心,是整个中国书画中最深层、最核心的部分,而其他各种流派都是围绕菜心的菜叶。”

  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借鉴世界文明我们做得不错,而作为一个五千年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继承优秀传统,特别是以书画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这也正是禅意书画的意义所在。”

  “禅意书画能够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从而看清其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近代以来,由于一直以西方的原理作为标准来丈量中国书画,而导致不少人对中国书画的前景失去信心。何劲松表示,“在这一点上,禅意书画能够为中国书画艺术提供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辨明中国书画艺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精义所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必定更大程度地走向世界。但是,走向国际的中国书画艺术必须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这就是我们的话语权。禅意书画作为一个理论,不但能够为其提供有力支撑,还能为中国今后书画的发展提供一个方法论上的指导。”

  营造意境

  何劲松认为,书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主客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禅意书画给了他这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他也正在不断地努力为禅意书画的长远发展,创造出一种适宜的意境。

  “我正在不断地摸索经验,进行禅意书画的基础建设,逐渐走向推广办学,其间将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大型展览弘扬禅意书画。”如今,禅意书画作为一门创新性学科,已经设立为国家研究课题,同时开设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在国内,何劲松的禅意书画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获得了星云大师题签以及任继愈、杜继文等国学大师的题词。2010年,由于何劲松非常看好自己的故乡安徽的潜力,国际禅意书画院选择在安徽合肥成立,“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在文化产业上大有可为空间。”目前山东济南的禅意书画院分院已在洽谈中,还有不少学校邀请何劲松前往开班教学。“我们还联合了中国美协、书协,提出建设中国寺庙道观匾额楹联工程,一方面提升了中国寺庙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为对书法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在国际上,佛教禅学与儒、释、道文化都曾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与之息息相关的禅意书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好奇,“我们将追溯汉文化轨迹的进行推广禅意书画,下一步打算首选东亚地区举办国际性的活动。”

  禅意书画的生命力,来源于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它所表现的不仅是“生命的形式”,同时也是“情感的形式”。何劲松的作品或择引先贤语录或抄写诗家词句,或引用佛言禅语再结合佛教人物画,将佛理禅意贯穿于笔墨与章法之中,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观察何劲松这些年来的不断变化的作品风格,尤其能够感受到他的心境变化,深刻体现出禅意书画的宗旨。唐人张怀瓘认为书法可以“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宋人朱长文感慨“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乎哉”应该也莫过于此。

  在采访的过程中,何劲松整个人的状态和谈吐举止都非常舒缓从容,透出一股浓浓的“禅意”。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名军人,还曾经参加过老山战役。在这个纷扰的尘世里,何劲松和他的禅意书画正如一株妙法莲花,透过鸿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 (殷丹妮 金沙)

  ■新闻链接

  何劲松,字棹父,1962年生,安徽舒城人,哲学博士。著名佛学家、书画家,当代禅意书画学科创立者和理论奠基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主席,国际禅意书画院院长等职。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九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并曾担任日本东方学院、东洋哲学研究所、韩国东国大学和金刚大学客座教授。

  目前已出版的主要学术专著和书画作品集有:《日莲论》、《创价学会的理念与实践》、《韩国佛教史》(上、下卷)、《近代东亚佛教》、《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佛教大辞典》(合著)、《红炉点雪——何劲松书禅林名句》、《书道人生——何劲松书人生箴言》、《露地白牛——何劲松书禅诗牧牛图颂》、《劲松先生禅意书画》等。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书画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青花神品 青花神品 彩瓷之冠——记中翰清花秋拍中的两件官窑重器(图) 张大千《钩金红莲图》现中翰清花(图) 张大千《钩金红莲图》现中翰清花(图) 光韵之美(二十五): 光韵之美(二十五): Lee Jeffries 摄影作品——欲望边缘(图) 匡时夏拍推出“纪念新兴木刻80周年“专题(图) 匡时夏拍推出“纪念新兴木刻80周年“专题(图) 【专题】 【专题】 古籍收藏(一)之价值篇 切尔西酒店传奇藏品连连失踪(图) 切尔西酒店传奇藏品连连失踪(图) 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首展开幕式在无锡灵山举行(图) 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首展开幕式在无锡灵山举行(图) 清代加彩紫砂壶赏析(图) 清代加彩紫砂壶赏析(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