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艺术市场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然而据法国国际艺术品商人联合会(Cinoa)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来看,艺术的全球化正为这个产业的运转带来了一定损失。这项调查由艺术市场研究公司Arts Economics顶级的文化研究员Clare McAndrews引导,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收藏家们在去年购买了大量的艺术品,但相应的艺术经销商也在经历着一些改变。这表明了艺术界正在发展快速地变化,以下是几个非常有趣的发现。
1、艺博会是新常态
在初级市场上,传统画廊经营模式的力量被艺博会的繁荣兴盛削弱了。藏家们越来越喜欢聚集在国际性的艺博会上,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捷。整个世界的财富也正在全球化。画廊开始迎合高度多变且在地理上分布广泛的客户的需要。艺术经销商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也开始参加更多的艺博会。但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严重削减了利润,因为带着昂贵而又精细的艺术品旅行的花费是巨大的。
2、建立艺术网站是趋势
许多新的合资企业不断出现在网络上,以便抓住极其不稳定的观众。例如由达莎·朱可娃(Dasha Zhukova)和邓文迪支持的Art.sy,这个网站采用了“基因组”技术,在已知用户喜欢的艺术品类型的基础上向他们介绍新的艺术家和画廊。虽然这个网站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不过它已经深受艺术界某些大牌的喜爱了。
不过,在涉及到艺术品的出售时,网络就局限于那些相对较便宜的作品了。在购买高价的艺术品时,人们还是更倾向于与经销商或是拍卖行进行直接交易。
3、这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虽然老式的、实实在在的艺术经销商仍然在艺术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并不表示名气较小的画廊不会受市场逐渐国际化的影响。据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只有一半的艺术品交易是通过艺术经销商实现的(也就是说另一半是通过拍卖行实现的。这一群体大概包含了37.5万名经销商,但McAndrews的研究“肯定只有2%到5%的经销商能够代表画廊产业一半的营业额。”只有7500至2万名经销商每年能够共同带来100亿美元的产值平均到每人也就100万美元左右。
4、高价艺术品意义重大
这些数据都是McAndrews之前为Cinoa所做的调查结果。在这方面的调查中,她发现2010年艺术市场的恢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价艺术品的售出而实现的。2009年与2010年之间的市场年增长率达到了52%,然而,“2010年度交易数量的增加是很温和的(只有13%),而市场销售额方面的增长大部分是因为售出的高价艺术品的数量在增长。”
5、全球化在逐渐改变力量的平衡
2010年,美国以34%的销售份额在整个艺术及古董市场上占据了控制地位;中国占据了第二名的位置,以1%的份额险胜英国(分别占23%与22%);而法国则以6%的份额居第四位。
对高价作品重要性的强调也许对未来艺术市场的发展走势有着极其重要的指示意义。例如,追续权法规将于明年在英国及欧洲其它尚未执行该条款的国家生效。McAndrews的研究估计由此而新增的税收会使许多高价艺术品离开英国的拍卖行市场。研究称:“卖主更值得将4万或高于4万欧元的作品运到纽约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