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收藏界,很多人都听说过“汲古斋”的美誉。这“汲古斋”说的是位于上海老城隍庙一侧、占地1000平方米的书画和古董店,素以名家名人雅集一堂而闻名。而这家店主杨育新则是沪上知名书画鉴赏家、古玩收藏家,也是上海市收藏协会理事,更是一名文化商人。
此外,杨育新还拥有一家经济效益不错的文化公司,更创办了一间由上海市文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民间私人博物馆———杨育新中国古茶器博物馆。在这里,杨育新每天接待爱好收藏的客人和朋友,一同聊天、品茶和鉴赏艺术品,同时还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品鉴沙龙。如沪上著名艺术品鉴定家蔡国声,早年曾在这里办了10期古玩鉴赏班。
古茶器洋洋大观记者在“汲古斋”留意到,整个门店的一楼经营红木仿古家具、花板和一些古玩,二楼主要经营的是字画,而古茶器博物馆则位于“汲古斋”的二楼一侧。
馆内十几个红木展柜,陈列着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120多件古茶器,包括与茶和饮茶方法有关的器具。比如战国的碾钵、盐合,汉代的耳杯、炙鼎,两晋的茶盘、碾臼、烤茶罐,唐宋的茶臼、高脚杯、陶壶,元明清的茶盅、茶壶、茶叶罐等,串连起了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饮茶史。
杨育新向记者逐一介绍了馆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所挂的十几幅彩墨白描画,它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人碾茶、烹茶、点茶、斗茶、以茶会友的风俗场景。其中,最有趣的是馆内的一件五代青瓷五管壶。据了解,古人喝茶时在茶器内也盛放瓜子、果脯、糕点等,如吃时便从壶口中取出。此举也意味着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喝茶颇有点英国人喝下午茶的味道。
好友助一臂之力这些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两代,跨越两千多年的古茶器是怎样搜集到的呢?杨育新告诉记者,这些古茶器绝大部分来自于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画家及考古学家孙仲威的家藏。
改革开放后,孙仲威在一次出访日本时,日本茶道家对其表示,中国人发明了饮茶,但日本人发明了茶道。有意思的是,日本人比中国人饮茶的层次更高。孙仲威听后,很不服气,于是回国后就专心收藏古茶器,希望以实物来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饮茶礼仪制度。而杨育新是孙仲威多年的好友,两人经常在一起把壶言壶,他对孙仲威的观点颇为认同。由此,年迈的孙仲威在得知杨育新要创办一家展示、经营古今茶器的商店时,就将自己十余年收藏的100多件古茶器捐献出来,这就奠定了古茶器博物馆的基础。
杨育新表示,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其对这些展品和资料进行精心整理,然后向上海文管会提出申请,经过专家考察,这里成为了经上海文管会批准的私人博物馆。
探求双赢之路杨育新对记者说:“博物馆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并且免费参观、免费喝茶,请名家来开设古玩鉴赏班,是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民间博物馆要长期存活下去,光靠展览是不够的。为此,博物馆不仅需要健全公益事业机制,还需要企业稳定的资金投入。当然,对于企业家而言,不能光靠“汲古斋”的经营收入来维持博物馆的生存,还要依托博物馆的品牌来提升“汲古斋”自身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博物馆和“汲古斋”之间应该走一条双赢之路。
杨育新说,“虽然古茶器博物馆每年用于维护和管理的费用大约在8万元左右,但它也提升了汲古斋的文化品位。也就是说,艺术品确实有无价的灵魂。”有意思的是,古茶器博物馆对日本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日本游客看到林林总总的中国古茶器后都表示,“总以为日本的茶道是世界第一,原来茶道的根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