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出版的“故宫博物院年鉴”显示,从2008年至2010年,故宫每年的接待人数都在持续攀升,去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283万人次,票款总收入5.9亿元,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再创历史新高。(7月20日《新京报》)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收入多是好事。然而,人们对有些收入增多特反感。比如,故宫的门票收入持续攀升,除了与故宫有直接关系的人高兴外,其他人高兴不起来,因为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门票收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在消失,寿命在缩短。
对于文化遗产,比起敬畏其艺术价值,保护更重要,因为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濒危性。但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多数时候是申遗重于保护。就像故宫,超载、爆满已不是新闻,不管是大长假还是小长假,总是摩肩接踵,显然管理部门已经把故宫当成了“聚宝盆”“摇钱树”“提款机”了,何来保护!特别是5月份发生的失窃案,让人们看到,故宫管理松懈,他们把心思都放在挣钱上了。
文化是可以创造财富,但对文化遗产管理单位来说,衡量其是否尽职尽责,不是看门票收入多少,而是看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尽可能地延长其寿命。假如文化遗产成了赚钱机器,注定加速其死亡。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毁灭是无法避免的最终归宿。作为管理单位,保护其尽可能地延长寿命,是神圣职责。故宫不是用来赚钱的,门票收入越多越耻辱,因为门票收入越多,死亡就越早。
文 张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