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旅游,如何聚集人气很重要。(资料照片,青岛市北区政府提供)
本报记者 李媛
青啤博物馆“一枝独秀”
7月14日11点,记者来到位于登州路的青岛啤酒博物馆,走进主馆区,感受到的是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保存完好的老设备前,挤满了驻足观看的游客;啤酒体验区,一个个不断再现的生产场景,让游客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时光隧道。
2003年为青岛啤酒百年庆典而建设的青岛啤酒博物馆,近年来已成为游客到青岛必看的景点之一:每到夏季,这里月均接待游客量都超过10万人次。甚至因为博物馆的兴旺,还带动了当地一条街道的经济发展,全长约990米的登州路形成了以青啤博物馆为中心的啤酒一条街,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青啤博物馆的成功,为岛城工业旅游开启了一个重要的示范。近年来,岛城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大批涌现,但这些博物馆运行情况如何?
当天记者又来到位于市北区天幕城内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纺织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重温曾经拥有“上青天”美誉的青岛纺织业历史。然而,同样是百年历史博物馆,记者在这里只看到了稀稀拉拉几十个游客。
如果说因为历史物品展览和陈列而导致景点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够,是纺织博物馆人气不旺的原因,那么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葡萄酒博物馆应该游人如织才对。但是实际情况是,记者在7月14日下午又来到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景点时,发现参观的游客人数也并不乐观。
成功模式不易复制
青岛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青岛的工业旅游发展在全国也走在前列,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葡萄酒博物馆、纺织博物馆、烟草博物馆等一系列行业博物馆的落成,再加上原有的青岛港、海尔工业园等国家级工业示范点,岛城的工业旅游市场盘子越做越大,并且拥有了鲜明的青岛特色。但多年来一直是只有青岛啤酒博物馆“一枝独秀”,原因何在?
青岛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林红军认为,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成功模式并不容易复制。首先,从消费主体游客来说,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老百姓对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旅游景点有着自己的喜好,有的可能对葡萄酒感兴趣,有的可能对烟草感兴趣,但这些群体显然都不如啤酒来得更为广泛。
其次,青岛啤酒博物馆因为青岛啤酒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旅游景点,而是承担了更多城市历史记忆的印记和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因此多数旅行社也会将其列入长期推荐的青岛精品游线路之中,这样就保证了客流量。而其他一些工业旅游景点,如海尔工业园、青岛市贝雕工艺品厂等,虽不乏国家级、省级的工业旅游示范点,但都因知名度不够再加上景点内容略显单一,很难吸引游客前去游览。
岛城旅游业专家认为,工业旅游不仅仅是改造破旧厂房变为博物馆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丰富文化带来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其实,建博物馆之前就应该意识到,如今的旅游已经不只是看看风景、逛逛历史古迹这么简单,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体验的快乐。”
不必局限于建“博物馆”
青岛的啤酒酿造、烟草制造、港口业等工业都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青岛积极推动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老企业搬迁后,各区市纷纷利用老厂房、老设备等工业遗产建设行业博物馆。建设行业性博物馆,成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以及发展工业旅游的一种重要模式。但在这股以各区市为主体建设博物馆的热潮中,确实出现了不少主题雷同或相似的博物馆,这应当引起认真的审视。
专家认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遗存,应多渠道、多方式进行保护利用,并不是只有建博物馆这一条路。中国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不妨碍其发展速度。上海8号桥、北京798艺术区都是工业与文化创意完美结合的范例,江浙一带依托传统景点提高工业旅游品牌号召力也已成气候,都很值得拿来借鉴。
正如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先登所说的,现代工业经济已同旅游、文化等产业相互交融,再好的创意、策划,没有游客的景点都是浪费资源,因此发展现代旅游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气”,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