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向法前总统希拉克赠送青铜器拓片(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7-11 15:32   来源:北京日报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热爱中国青铜器,每次来中国访问都到博物馆看青铜器展览。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代表国家文物局向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赠送了贾文忠制作的青铜器伯矩鬲全形拓片,深得希拉克总统喜爱。

  贾文忠出身于金石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金石书画,受家父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贾玉波真传,精通青铜器修复、鉴定。贾文忠继承了传统技艺全形拓,创作了几十种全形拓作品。

  “传拓”俗称拓片,若要对青铜器器形进行传拓,就必须采用全形拓的方法。全形拓是一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将古器物(主要是青铜器,也包括石刻造像、玉器等其他门类)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法,又名“立体拓”、“器形拓”、“图形拓”。

  相传清嘉庆道光年间文人阮文建公得三代彝器四种,海内金石名家争欲观瞻,他烦于应付,摹拓刻木,拓赠各友。镇江焦山寺僧六舟和尚感觉木刻有失原形,便与其研究手拓全形。初是以灯取形,把原器的尺寸量好画出轮廓,再以厚纸做漏子,用极薄六吉棉连纸扑墨拓之。拓前需先用白芨水刷在器物上,再用湿棉花上纸,待纸干后,以绸包棉花作扑子拓之,这便是六舟和尚自创的全形拓。

  全形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拓技者具备熟练的素描、绘画、裱拓、传拓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一度成为金石学家追捧的对象,无数文人墨客、金石学家都沉浸在全形拓的乐趣中,而全形拓也为他们欣赏研究青铜器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材料。

  青铜器全形拓的拓法是在拓器物前,选择最能代表该器物特征的最佳角度,用铅笔在准备好的棉连纸上画出一个“⊥”形图,以表示器物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再在“⊥”形图上标出器物的高度、宽度为基础,画出被传拓器物原大的线描图,随后把标有器物各部位位置的棉连纸分先后覆在被拓器物上,用蘸有白芨水的毛笔刷湿,上纸,用棕刷刷实,用墨拓黑后揭下,这样多次拓完器物的各个部位,完成全形拓。

  立体的青铜器全形拓是一门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是中国拓片技艺发展的顶峰。翻看青铜器全形拓,品读文人题跋,真实的影像效果再一次将人们带入了金石的辉煌世界,不但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拓片本身带有的斑驳痕点,更是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具有纸笔书写所没有的趣味。

  拓制技法由最初的不太讲究透视、阴阳的拓平面的方法,发展到后来加入西方透视、素描等方法,通过表现光线明暗的变化,立体呈现所拓器物图像的阶段。金石学发展到民国时到达顶峰,当时最有学问的人都在研究青铜器。由于照相技术在当时还未普及,人们想窥见到一件别人收藏的青铜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青铜器全形拓就满足了广大爱好者的需求。

  光绪时金石收藏家陈介祺采用“分纸拓”法,将器身、器耳、器腹、器足等部位的纹饰、器铭分拓,然后撕掉多余白纸,按事先画好图稿之需,把拓完的各部分拓片拼粘在一起。由于所绘图稿准确,用墨浓淡适宜,使得全形拓技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代民国时期周希丁等人又将西方传入的透视、素描等技法应用到了全形拓之中,墨色更是考究,浓淡相间,所拓器物图像的立体感大为增强。

  至民国时期,全形拓技术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随着以摄影为基础的石印、珂罗版等复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形拓这种费时费工的纯手工技艺,急剧走向衰落,逐渐成为了稀罕而珍贵的艺术品种,近五十余年来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外。

  作为全形拓鼎盛期代表人物周希丁、傅大卣一派的传承人,贾文忠采用了古人传统全形拓方法,所拓器物全形准确与实物不二,纹饰清晰、丝丝入扣、铭文规范、笔画有序、效果逼真、赏心悦目,为重铸全形拓昔日的辉煌注入了浓重的一笔。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青铜器拓片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村上隆“很大很色情”的个展在伦敦高古轩举办(图) 村上隆“很大很色情”的个展在伦敦高古轩举办(图) 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一场生活与艺术的游戏(图) 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一场生活与艺术的游戏(图) LV新项目 LV新项目 鼓励年轻人参与当代艺术(图) 传递文人情怀,体悟生活雅趣 传递文人情怀,体悟生活雅趣 西泠印社2011年春季拍卖会(组图) 2011西泠春拍中国陈年名酒专场综述(图) 2011西泠春拍中国陈年名酒专场综述(图) 一幅画与一个时代的抉择——叶永青《逃逸的困惑》(图) 一幅画与一个时代的抉择——叶永青《逃逸的困惑》(图) 为缩减开支 为缩减开支 苏富比开始裁员撤部门(图) 东方美学 东方美学 现代演绎——2011西泠拍卖春季油画雕塑专场综述(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