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弦上音松风漫诗心——杨宗稷旧藏松风琴赏析(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6-30 15:40   来源:中国收藏网

  一 松风琴名之由来

  历史上,相传嵇康作《风入松》曲。唐代皎然有《风入松歌》:“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飕飗。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明显可知是松间抚琴之咏。而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诗:“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皎然月色之下独坐盘石,“松风”或为曲名,或为琴名,亦或是松涛相伴中抚琴之境。在历代诗词中“松风”便常常作为一种听琴、抚琴的意象。

  此琴即以“松风”为名。琴背项间铭“松风”二字,下铭:

  忽乎青苹之末而生有极,于怒号万窍而实无。失其荡枝盘叶,霎而胜其枯。风鸣松耶,松鸣风耶。山谷铭。东坡书。

  据杨宗稷铭文可知是黄庭坚的诗文。查阅《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十一有《张益老十二琴铭》其中有《松风》:“忽乎青苹之末而生有极,于怒号万窍而实无……”的诗文。而《苏轼全集》文集卷十九中亦有《十二琴铭·松风》之诗,文字略有出入。

  这里有个小问题而不得其解,如苏轼已有《十二琴铭·松风》诗,杨宗稷为何还要集东坡字后再以黄庭坚的诗文来与琴铭文。后来偶然翻阅《琴书大全》得见其中摘录历代关于古琴诗文的篇章,录有《黄庭坚十二琴铭并序》的文字。此时方悟,作为琴家常以琴书为伴,“山谷铭”的文字当源于《琴书大全》。

  杨宗稷喜“松风”,便集东坡“松风”二字为琴命名,而后在《琴书大全》中看到黄庭坚曾作《十二琴铭·松风》,心感机缘巧合,于是将黄庭坚关于松风琴的题铭又刻于自己的“松风”琴上。他提到“良材妙墨,天然巧合,非作伪也”,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和文人的情趣,“予不屑以赝鼎欺人也。”至此关于“松风”琴上的题名似乎有了头绪。
苍枝翠叶,郁郁千古,汲天地清华之气而回荡其胸。“风鸣松耶”“松鸣风耶”,松风并为古琴之悠远而丰富的意象,也成为杨宗稷所藏这张琴的雅称。

  二 松风琴之流传介绍

  此琴为民国时期被誉为民国古琴第一人——杨宗稷之旧藏,著录于《杨氏琴学丛书·藏琴录》:

  孔子式,面极细牛毛冰裂纹,底小蛇腹断。池内右刻:“明崇祯丙子古吴张睿修重修。”左刻:“九嶷山人再斫。”池上径二寸松风二字。又径寸行书云:“忽乎青苹之末而生有极,于怒号万窍而实无。失其荡枝盘叶,霎而胜其枯。风鸣松耶,松鸣风耶。”款署山谷铭、东坡书六字。池旁题云;“松风庚戌春得于厂肆。内题:“明崇祯丙子古吴张睿修重修。”有金石声。因集东坡书松风字名之。后得山谷松风铭,暇时复集东坡书题于池上。良材妙墨,天然巧合,非作伪也。此琴原有金石声,颇坚洁,再斫后松透非常,以形、音韵、断纹论皆逼真宋物,又得黄铭苏字,更可以乱真。有谓漆去池旁题识者,予不屑以赝鼎欺人也。

  杨宗稷(1863-1932)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现代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是其弟子。杨氏一生著书颇丰:《琴粹》、《琴话》、《琴谱》、《琴学随笔》、《琴余漫录》、《藏琴录》等。后人合刊为《琴学丛书》。观其《藏琴录》可知杨氏一生藏琴之多,著名的彩凤鸣岐、来凰就是杨氏旧藏。现在杨宗稷的旧藏绝大部分都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民间所见寥寥无几。

  此松风琴的第二位收藏者是杨宗稷的生前好友王式通。

  王式通(1864—1931)又名王仪通,字书衡,山西汾阳人,原籍浙江绍兴。光绪戊戌科进士,历任编书局、学务处等职。1906年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任内阁中书,调任刑部山东司主事、安徽司员外郎、大理院推事、大理院少卿等职。民国改元后曾任司法部次长、袁世凯总统府内使、政事堂机要局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参议、水利局副总裁。1925年后任清史馆编修等职,自着《志盦诗文集》、《刑法志》、《邦交志》、《弭兵古义》,修撰国史、清史、四库书目等,又从徐世昌撰辑《清学儒案》、《清诗钞》等。

  王式通与杨宗稷相交甚久,光绪年间张百熙担任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邀约杨宗稷和王式通一起进京共襄学务。公务之余两人常在一起谈诗论琴,相处甚欢。甲寅之时杨宗稷所著《琴话》四卷付梓在即,王式通专门为《琴话》作序。序言中仍相忆十多年前一同于京师共事之情。松风琴龙池与凤沼之间铭文“庚午上元节,书衡先生雅鉴。杨宗稷敬赠”。辛丑至庚午近三十年,杨宗稷与王式通两人之谊,可见一斑。

  王式通过世之后,由王式通之子王荫泰将琴转赠给民国时期福建文豪何振岱。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师从名儒谢章铤。不但诗文出众而且书画琴艺亦名誉当时。王式通生前与何振岱多所交往,并敬慕何振岱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文风。身后遗愿请何振岱订正文稿。王式通之子王荫泰在铭文中提到:“梅生世丈高亮渊静,喜弹琴,与九嶷山人齐名”,虽有恭维,但何氏琴艺亦是闽地屈指可数的名家。此琴为何氏所有也是物有所归。

  三 松风琴之鉴赏

  琴为仲尼式,桐木所斫,鹿角灰胎,蚌徽、碧玉轸足。琴长123.5厘米、额宽20厘米、尾宽14厘米、厚5.7厘米。琴形规整,项、肩成弧有度,腰间线条直爽与琴身相一致。在《琴学丛书》中杨宗稷对年代的看法是:“以形、音韵、断纹论皆逼真宋物”,《古琴纪事图录》中诸位专家对年代的判断为宋代。琴面满布牛毛纹和冰裂纹,琴底满布蛇腹纹,保存状况与《琴学丛书·藏琴录》中所载无异。龙池左右有杨宗稷的铭文:

  “松风庚戌春得于厂肆,中题明崇祯丙子古吴张睿修重修,修有金石声。因集东坡松风字名之。后得山谷松风铭,暇时复集坡公书题于池上。良材妙墨天然巧合,非作伪也。壬子祀灶日。九嶷山人杨宗稷识于宣南后二十四琴斋。”

  龙池下方杨宗稷铭文:

  庚午上元节书衡先生雅鉴。杨宗稷敬赠

  凤沼左右有王荫泰的铭文:

  梅生世丈高亮渊静,喜弹琴,与九嶷山人齐名。此琴为山人赠先君者。辛未秋先君捐馆舍,荫泰敬奉。遗命请丈商定诗稿,多所订正。爰谨举琴为赠。顾以阳柯上扬雅操,亦足志父执一时文字因缘也。辛巳仲秋王荫泰敬识。

  龙池内右侧有“古吴张睿修重整”七字铭文。张睿修为明代吴门制琴名家,与张敬修、张季修、张顺修、张敏修兄弟五人称一代名手,此琴经其修整亦可增辉。龙池内左侧有“九嶷山人重斫”六字铭文。琴由宋元流传至今、又经两位大家修斫,声音清亮松透,不为激响亦不孱弱,按音、泛音、余音三音和谐。从一徽至十三徽,泛音皆清澈如水。按音从一徽至徽外皆圆润、松透。在第三届中国古琴艺术节活动中以及艺术节名家音乐演奏会中,朱晞、张子盛、王永昌、郑云飞、徐君跃、赵家珍、裴金宝、刘善教、顾泽长等各地古琴名家曾用此琴弹奏,好评如潮。是一张难得的流传有序又声音苍古、和雅之琴。

著录:《杨氏琴学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386页。

出版:《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市立国乐团,鸿禧美术馆,74页。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松风琴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保健碧玺紫砂首现文博会 保健碧玺紫砂首现文博会 故纸情怀——方钢军书画作品展 故纸情怀——方钢军书画作品展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图)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图) 甲骨文七言联(图) 甲骨文七言联(图) 中国古代书画拍品综述(图) 中国古代书画拍品综述(图) 方国关系卜辞(图) 方国关系卜辞(图) 历史人物王懿荣(图) 历史人物王懿荣(图) 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品综述(组图) 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品综述(组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