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杨惠姗在《今生相随》说:琉璃是一种人格,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象征。“琉璃”二字,是中国的玻璃古称,含蕴着高雅、美丽的特质,流灿生辉。而在佛家的语意里,则意味着精神和智慧的澄明了悟。琉璃是中国的传统产品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中的重要一项,是工艺美术园地里的一株奇葩,有着感人的魅力。
琉璃,穿越三千年的时空,沉积着历史的华丽,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因此民间比较罕见。琉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琉璃的收藏价值是由琉璃的艺术特质所决定的。由于琉璃制作需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技术难度极高,又融入了艺术家的创作与思想,使其更成为艺术珍品。琉璃凭借其晶莹剔透的水晶材质,铸造技法的细腻表现,变幻莫测的色彩效果,使每一件琉璃作品都各具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与个性。手工制作、一模一件、件件不同,这些都决定了琉璃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琉璃之美,存于光影游戏之间,流于人物灵犀之巅。和谐之美,是谓大美。取舍之意,是谓大得。琉璃,她是不希望被人看作“曲高和寡”的代言人;也不希望暴发户购买后用来炫耀身份反衬浅薄;更不希望被送的人把她束之高楼弃入冷宫。她一直在渴望被了解重视,甚至于能沟通。琉璃内,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的气泡,是琉璃生命的特征。这些气泡游走于晶莹剔透的水晶之中,漂浮于柔情似水的颜色带之间。是快意洒脱,是情意绵绵,还是浩然气魄,琉璃在诉说,我们在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