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毯
与红木家具互为一体的中国地毯
令家居生辉的中国地毯
2001年一天,一位英国的地毯收藏家来到了故宫博物馆,他向工作人员提出请求,想看一下故宫的地毯。这让工作人员很为难,因为在故宫,地毯那时候还不算“宝贝”,都堆在原来的御茶膳房楼上库房中,从1925年起,就没有人动过它了,里面满是灰尘。
在这位叫麦克的收藏家一再的请求下,故宫的工作人员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库房,当库房门打开的时候,这位收藏家看到堆积如山的皇家地毯时,据故宫的工作人员回忆,麦克“刷”地跪在地上,对着堆积如山的地毯泪如雨下:“我终于见到了最古老的皇家地毯了!”这件事对故宫的工作人员触动很大,2001年,御茶膳房将要维修,保存在里面的地毯必须搬走。故宫博物馆对地毯进行了清理,先后共清理出各种地毯800余块。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地毯的年代都在200多年前的清代中、前期,一些是更早的明代中晚期,晚清的是极少数。这一发现使故宫成为国内最丰富、最全面、级别最高的地毯收藏之地。
在国外,地毯收藏和研究比较早,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地毯可以拍卖到几百万美元,而我国的地毯收藏因为缺乏理论支持,人们对好的地毯缺乏认识,存在鉴定、研究等困难,使国内的精品地毯得不到足够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惋惜。
1996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清晚期宁夏织花蝶纹地毯、民国初期包头织瓶花八吉祥纹地毯、清晚期宁夏织花卉纹地毯和民国初期青海织藏式地毯分别以11万元、3.08万元、1.98万元和1.65万元成交,价格相对低迷。那时候,国内收藏界对中国地毯的价值认识不够,国内研究地毯的专家和学者几乎没有,也没有地毯类有影响的专著出版,喜欢地毯的人们,只能拿着国外的出版物,望“洋”兴叹!
2003年香港佳士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用龙纹丝绒地毯以77.062万元的高价成交。2006年,在东方博物拍卖会上,一件清中期丝制地毯以220万元的成交。而在国际上,地毯专场拍卖会盛行的时候,中国竟然没有一家拍卖公司组织过中国地毯的专场拍卖会。
1994年起,故宫陆续编辑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大系)》(60卷),几乎囊括了故宫全部文物的精华,但惟独没有收录地毯。直到2010年6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故宫藏毯图典》才填补了这一空白;而此时,其他收藏门类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
有识之士走到了前面,他们因为喜欢地毯而收藏,因收藏而了解中国地毯的魅力;而一些地毯收藏家,开始了恢复和复制中国宫廷地毯的行动,其中“匠心纺”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家。他们选用最名贵的宁夏滩羊毛,采用传统编织方法,用植物染色,所产的地毯达到了中国皇家用毯水准,部分地毯还被故宫使用。正是在专家和学者以及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宫廷地毯重焕光彩。
中国地毯和波斯地毯在织法和用色上有很大不同。清代不同时期的地毯在纹样、用色、丝毛质量上有其各自的特点,最好的当然是雍乾时期宫廷用的“宫毯”,其中也分几等(皇帝办公,起居处的最好)。其他在京官员为了充门面,家里也购置地毯,但质量等级相差很大。
中国地毯因其优质的染色和独特的工艺,见证了它的收藏和使用价值。在一些高收入消费者中,不乏以中国古董地毯作为现代家居的高档装饰品。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学术机构都大量收藏了中国地毯,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清康熙时期所织作的“老宁夏”地毯,就是闻名于世的古典中式地毯 。然而,在宁夏织作地毯的历史从明朝以前就开始了,“宁夏”式也成为皇家专供地毯的代名词。 康熙皇帝幼年时,明朝的地毯早已在紫禁城里。1696年,康熙因一次军事远征而在宁夏停留,他把许多织毯师带回北京,专为宫廷织毯。当时,只有显贵才能用得起一块地毯。今天,现存的制作于康熙时期的地毯不超过500块,它们在拍卖会上的平均售价在10万到30万美元之间。
“匠心纺”制作的地毯与康熙时期的地毯制作方式相同,也采用高品质的原材料,使用宁夏土种羊毛,完全仿古,以使地毯在几方面达到光泽、强度及柔软度均衡的效果,即手感。这样的地毯,如果不受损伤,能用百年以上而成为一件传家宝。
“匠心纺”复制的古毯中的杰作原件资料主要来自西方几个重要的博物馆,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著名的古董艺术品拍卖会, Christie 和 Sotheby。复制中国古毯的项目也许肇始于华盛顿的纺织博物馆,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他们雇佣一家有名的西方生产商来复制他们自己的地毯展品。在随后数年中,几家西方公司也在此领域做过尝试,但都没有达到我们先前努力所获致的水准。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复制宫廷地毯,终于,皇家的爱物,在历经波折后,可以重现它的光彩,也可以走进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作者:周小寒、田智勇 摄影:李怒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