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是Tira Holdings投资公司的北京负责人,但在艺术圈里,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顶级收藏家、咨询顾问、受托管理人和慈善家。
张明
张明在北京创立了“多姆斯收藏”(Domus Collection),该组织致力于将全球的当代艺术品介绍到中国大陆来。他是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顾问委员会的成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当代艺术中心(MoMA PS1)和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受托管理人。此外,他还是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国际委员会和亚太收藏委员会的委员。
最近,张明接受《华尔街日报》“风尚亚洲”(Scene Asia)栏目的采访,谈论了他的艺术收藏之道。
《华尔街日报》:你对收藏的艺术品有什么要求?
张明:这个问题说来话长。首先,我很少一时冲动去买东西,因为已有一段时间的收藏经历——大约14年——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具体的收藏策略。我们有一个目标艺术家的名单,希望好好收藏他们的作品……有了这个名单,我们接下来再关注想要收藏的具体作品或具体门类。
有些收藏家想相容并包,一个艺术家的各类作品都买下一点。有些收藏家关注特定的门类。你得对自己想要收藏的艺术家类型或艺术门类有一个认识,做好大量的准备功课。这样一来,当遇见一件心仪的作品时,就能很快做出反应。
如果我看到一件以前没见过的新作品,一般不会直接买下来。吴华负责管理我收藏的作品,她会记录下这件作品,回去做功课。在买下藏品前,我们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对于艺术的态度非常严肃,收藏艺术品跟平常买东西不一样。很多艺术家把心血倾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每一件艺术品都蕴含着价值——你收藏艺术品不是为了装点家里的某个房间。因此,必须确保收藏遵循一个完备的工作流程。
《华尔街日报》:对于新入门的收藏者,你有什么建议?
张明:我认为一个能充分获取资讯的收藏家才是一个好的收藏家。不要着急,我总是说,欲速则不达。要做好自己的功课,跟很多人交流沟通。如果你错过一件很喜欢的作品,没关系,还有另一些好作品在等着你。我觉得这要比随便乱买好,否则你最后会发现自己不再喜欢那些作品,因为当初购买的决策过于仓促,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种结局就是,你手头的收藏都是自己不想长期持有的东西;而把藏品随便扔到拍卖会上去卖掉是对艺术家的一种伤害。
此外,我极力推荐大家尽可能多去画廊转转,多看,你就能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作品。
《华尔街日报》:你是怎样创建“多姆斯收藏”的?
张明:我有一半的时间呆在北京。2008年我开始运作“多姆斯收藏”的时候,国内很少有展示海外艺术品的机构。我觉得中国的收藏爱好者应该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很多艺术家、学生和收藏家可能都从互联网和杂志获取收藏方面的资讯,但亲眼见到艺术作品是一种非常不同的体验,尤其是绘画作品——其实任何作品都是如此。艺术品的大小、细节、纹理,都会对其价值产生影响。在北京,这种与海外艺术品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真的很少。艺术品鉴赏方面的教育真的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