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合璧记 六百年春秋沧桑 六十年隔岸相望(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6-02 13:37   来源:新华日报

在浙江嵊州市亮相的织锦长卷《富春山居图》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合织为一。  

富春山居丝巾、富春山居彩印直尺和一组12张的富春山居全图明信片亮相台北。 

工作人员在台州吴子熊玻璃艺术馆观赏玻雕版《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  

分藏两岸《富春山居图》台北合璧展出之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两岸文化使者”朱炳仁设计的《富春山居图》首套铜雕电话卡在杭州首发。 

创作者张子威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刻在两把半圆紫砂壶上,两壶合在一起,整幅《富春山居图》就得以“合璧”。 

  黄公望

  辛卯夏初,阳明山下。

  依山傍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熠熠阳光下格外清丽典雅、宏伟壮观。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在米黄色墙壁之上,洁白的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的四周,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1年6月1日,这里贵宾云集。创作于660年前、分离于3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完美合璧。笔者躬逢其盛,触景生情,不禁追溯此画的前世今生。

  画中兰亭 传世佳作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

  黄公望(1269~1354),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净竖、大痴,晚年又号井西道人。幼而聪慧,勤学博读,以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知。青年时寄兴于道教。中年时得到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闾赏识,为书吏,又到京城做过中台察院椽吏,后张闾因贪污事发,遭到法办。黄公望受其影响,锒铛入狱,出狱后黄公望看破红尘,成为一名道士,居于苏州天德桥,布教传道,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

  黄公望步入画坛较晚,31岁开始作画,到50岁左右才开始专门从事山水画的创作。他酷爱自然,又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加之早期临摹了众多古代名作,笔法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在此基础上师法造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显示出颇高的艺术格调。他的山水画,或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或作水墨,笔意简远逸迈,浑厚华滋,为山水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竖起了一个新高峰,被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

  黄公望遍游名山大川,尤为钟情富春江沿岸一带美丽山水风光,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庙水坞,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

  一次,黄公望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从松江归富春山,途中,无用禅师希望他以富春江沿岸风光为题材为自己画一幅长卷,黄公望欣然应允,便在他居所山居南楼开始创作长卷《富春山居图》,这年,他已是79岁高龄。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领略江山胜景,并随时写生。大量的素材,细微的观察,切身的体验,长期的积累,使创作有了扎实的基础。他用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生动细微、淋漓尽致。4年之后,黄公望才在画作上题款,并继续增补完善,前后倾注了大约7年心血,直到他谢世前不久画作才告完成,这部长篇巨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

  历尽沧桑 身首异处

  虽然黄公望对自己这幅积7年心血完成的画作十分满意,几欲留下,但还是信守诺言,于1350年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无用禅师得画惊叹不已、感激不尽,反复欣赏并精心保存,但总是放心不下,常常“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出无用所料,《富春山居图》在此之后,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

  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流转到大画家沈周手里。沈周爱不释手,并潜心临摹。时间一长,他竟感到有所缺憾:画上没有名人题跋。于是,他就把此画交给一位朋友题跋。没有想到的是,那位朋友的儿子,见画生了歹念,把画偷偷卖掉,又怕无法交差,便推说被人偷了。

  一日,沈周在一个画摊上竟见到了他日思梦想的《富春山居图》,连忙与摊主谈妥价格,急急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拿着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当场放声大哭。无奈之下,沈周愣是凭着记忆,倾心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丢失的《富春山居图》真迹,犹如石沉大海,很长时间没了音讯。后几经曲折,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转卖给了宜兴人氏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正志又将此画传给吴洪裕。

  吴洪裕乃宜兴大收藏家,他将《富春山居图》奉为至宝,视为生命,专门建“富春轩”供自己在此赏画。清顺治七年(1650),吴洪裕卧病不起,弥留之际,竟要求焚画殉葬!家人不敢违背老爷子的意愿,只得搬来火炉,将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丢入火中,顷刻,画被点燃了!说时迟那时快,吴洪裕的侄子从人群里冲出来,从火中抢出画来,并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障眼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画被救下来了,而让人揪心的是这幅名画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且多处留有火痕斑斑。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之后,伤痕累累、斑迹重重的《富春山居图》的两截传给吴家子弟吴寄谷。吴寄谷也是爱画懂画之人,便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进行重新接拼,奇迹产生了:这部分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剪裁拼接的痕迹,实为天神相佑。接着,吴寄谷又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进行重新装裱。为掩盖火烧痕迹,他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置于画首,形成完整的布局章法,真是天衣无缝!后来,人们就把前部分称做《剩山图》,主体部分称为《无用师卷》。从此,《富春山居图》身首分离,以《剩山图》和《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存于世,继续着亦喜亦忧的不寻常经历。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皇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兴致上来,就会在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翌年,竟然又一幅《富春山居图》来到宫中。两幅《富春山居图》,必有真假,这可把皇上难住了。不知是乾隆没有眼力,还是金口难改,乾隆还是认定先进宫的那一幅为真品,而把后一幅视为赝品。其实,他先得到的那一卷《富春山居图》,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无用师卷》,后人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和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观画的大臣谁也不敢点破后进宫的这幅画才是珍品,相反一致附和认定后者是赝品,并将此画编入《石渠宝笈》次等,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始得正名被编入,但一直没有彻底“昭雪”,在乾清宫里静静地躺了近200年。

  而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被王廷宾收藏,后来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民间,杳无讯息。

  画是如此 人何以堪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文物的命运亦是如此。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平津受威胁。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上海。1933年1月,日军进入山海关,进攻热河和长城各口。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正式决定,1月31日起,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从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内重要文物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

  文物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他经过打量考证证明,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的,而乾隆认定是真的那张却是假的,从而真正确定了《富春山居图》的真伪身份。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南迁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别存于四川省的巴县、峨嵋和乐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处文物再度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底,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别于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月29日,分三批由南京运往台湾2972箱,占南迁文物箱件数的22%,且多是精品。其中就有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事有凑巧,就在《无用师卷》颠沛流离之际,《剩山图》也浮出水面。1938年秋,画家吴湖帆卧病于上海家中,汲古阁老板曹友卿来探望,并把刚刚购得的一张破旧之画请他鉴赏,吴湖帆眼前一亮,认出此画就是《剩山卷》。于是,用古铜器商彝换得《剩山图》残卷,并把自己的居所称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专程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转让,而吴执意不肯。沙先生并不灰心,不断往来沪杭之间,晓以大义,反复劝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就这样,身首异处的《富春山居图》又历经着两岸分离之痛。

  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曾通过各种渠道和台湾沟通,希望两岸《富春山居图》能合璧展出,但囿于当时两岸的政治氛围等诸种因素,始终没有得到反馈。直到2005年,凤凰卫视刘长乐总裁到台湾,试图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得到了台湾方面的反馈: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可先去台湾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来大陆展览暂且不谈。2008年,周功鑫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当年7月,刘长乐拜访周院长,正式提出《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览的请求,周院长当即表态,欢迎《剩山图》到台湾与《无用师卷》合璧展出。接着,两岸双方便开始各自的筹备工作,但由于台湾方面难以实现双向交流的意向,筹备工作一度停摆。

  2010年3月14日,在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的一番话,充满了对两岸“血浓于水”同胞情谊的深情寄托,引起了两岸民众的热烈反响和极度关注,从而使《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出现转机。紧接着,刘长乐总裁又多次斡旋,两岸终于突破各自的困难,开始了实质性的运作。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博物馆等方面达成共识, 1月16日,浙台双方在浙江富阳富春山居度假村签署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协议决定在2011年推出“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这其中就包含了海峡两岸收藏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

  身首异处300多年、两岸分离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就将“破镜重圆”,人们翘首以盼!

  完美合璧 烁古耀今

  6月1日上午10时,“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仪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晶华厅”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各界代表和媒体记者数百人云集于此,共同见证这一艺坛佳话和文化盛事。

  “乾隆皇帝既没有眼力,也没有眼福。他虽喜欢《富春山居图》,但他看走了眼,分不出真假,而且也没有那个福分看到全貌。而今天呢,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能够看到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全貌,也就是《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并列展出,这是何等大的福气呵!”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女士的开场白让全场顿时热烈起来。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致辞中则强调这次合璧展不仅是个“福份”,而且是个“缘分”。他说,创作于660年前、身首分离于360年前、分藏两岸于60年前的《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在今天聚首,正是两岸人民相亲相爱的一种“缘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欣喜地说,中国有很多名画,也有很多的故事,比如《清明上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等,但是像《富春山居图》这样拥有如此传奇故事的名画却很少,而今天,我们又为这幅名画增添了一段盛事、一段佳话,相信这段佳话还会续写。从头到尾一直在为《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奔走呼号的刘长乐总裁更是激动无比,说他似乎是在梦里一般。当初闪现出“合璧”这个念头时,有人说他是白日做梦,而今天,居然美梦成真。这源于两岸政治家和文化人的包容,源于大家的智慧。

  开幕仪式上,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女士向周功鑫院长赠送了大陆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富春江畔,百里山居,合璧一图呈秀景”,下联是“华夏文明,千秋血脉,连心两岸庆良辰”,横批为“贺富春山居两岸合璧”。

  特展设在210书画陈列室。几束柔和的灯光投射在恒温恒湿的长条展柜上,里面正是借自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无用师卷》,重现了艺术史上旷世名作的完整原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剩山图》部分。这部分是全卷的首段,约50厘米,描绘野岸低丘隔水相对的景色,画面上,天地悠远,山水平阔,云树苍苍,村落、亭台、渔舟、溪泉掩映其间,一派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气象。

  紧接着的《无用师卷》,画幅较长,约有600多厘米,是长卷的主体部分。随着山水长卷徐徐展开,峰峦坡石奇特壮观,顶天立地的山峰巍然突起,随后群峰竞秀、波澜起伏、层峦叠嶂,伸向烟波浩渺的远方。此时,画面豁然开朗,近处是松亭石坡、浅滩烟林,远处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而至画尾,让人惊奇不已:孤峰突起,远岫渺茫,山峦与水面似连非连,似断非断,消失在天际之间……

  看完长卷,回味无穷,沉浸在完美的艺术享受和无限的遐想之中。

  600年春秋沧桑,60年隔岸相望。《富春山居图》承载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折射出太多的历史变迁,寄托了太多的文化理想。

  合璧已经实现,故事还将继续!

  旷世巨作阳羡焚,

  身首异处久离分。

  西子剩山双溪卷,

  历经沧桑盼合成。

  劫波退尽终逢春,

  破镜重圆照画魂。

  国宝合璧两岸颂,

  烁古耀今永传承。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富春山居图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成交额达1亿美元(图) 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成交额达1亿美元(图) 《富春山居图》今日在台北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今日在台北合璧展出 匡时春拍 匡时春拍 老油画大放异彩(图) 唐代打马球纹铜镜鉴赏(图) 唐代打马球纹铜镜鉴赏(图) 当代玉雕艺术赏析:和田玉籽料梅兰竹菊摆件(图) 当代玉雕艺术赏析:和田玉籽料梅兰竹菊摆件(图) 荣宝斋全景高仿《富春山居图》正式发行 荣宝斋全景高仿《富春山居图》正式发行 最大规模的当代玉雕精品拍卖会即将开拍——北京博观当代玉雕春拍综述(图) 最大规模的当代玉雕精品拍卖会即将开拍——北京博观当代玉雕春拍综述(图) 2011第四届杭州艺博会开幕(图) 2011第四届杭州艺博会开幕(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