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先生近照
郭庆祥在当今书画界可谓响当当的人物,他是著名书画收藏家,也有人说他是艺术经纪人,而他只给自己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称谓——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十几年的收藏历程,不仅让他成为独具慧眼的藏家,还让他感到身为藏家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从去年至今,范曾起诉郭庆祥索赔一案,在书画界掀起轩然大波,关于画家与收藏家、原创与复制、原画与行画、奸画商与行画家之争,层层涟漪荡漾不尽。也正是因为这个案件让许许多多的关注艺术品收藏的人们对郭庆祥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个案件也让艺术品的收藏者及艺术品的创作者都多了一份冷静。
我们关注的不是案件的本身,而是由此引发的对更为广泛的艺术投资领域的思考。
本报《艺术投资周刊》主编任钦功先生就现在大家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走进了位于国贸中心地带的万达广场,走进了玥宝斋,采访了郭庆祥先生——
中国艺术品市场“亿元时代”的思考
记者:据英国艺术联合会消息,中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已经超过英、美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郭先生对此有何见解?
郭庆祥:近几年,艺术品市场,包括拍卖行交易数字是否准确,尤其“亿元拍卖”数字逐渐增多。国内众多媒体曾经呼吁过,要拍卖行拿出税单,送拍人要拿出个人所得税税单,这才能证明真实的拍卖数字,但至今没有实现。同时,买家也很神秘,这不能不使人怀疑虚假拍卖或送拍方有其它意图。尤其一些西方国家的艺术品经纪人和国内个别艺术品投机商也在忽悠和愚弄国人,因为他们一直想占有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国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画家,已经变成他们的工具,让你画什么题材就画什么题材,尤其是丑画中国人的作品。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陆续囤积大量的当代油画作品。这些西方经纪人和国内的投机商们,就想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他们要达到文化侵略及政治渗透的目的。通过艺术渗透,颠覆我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国内的投机商恰恰成了他们的帮凶。另一方面,他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囤积了大量的中国画家的“当代油画作品”,通过欧洲和香港等地的拍卖行进行爆炒,近几年又渗透到国内进行爆炒,最后再让我们中国人买单,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
中国的投机商,现在大肆宣传要学尤伦斯在中国艺术市场的成功经验,就是让人们觉得:他们在中国抛售的那些丑化中国人的和血腥的打着自由、个性的招牌的“当代作品”,好像在国际、国内市场很火爆。其实不然,我告诉大家,这些都是骗局和圈套。因为尤伦斯在几年前已经大量抛售了他之前收藏的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所得资金用来炒作、维护他并不成功的丑化中国人的、血腥的、打着自由、个性招牌的中国当代油画作品。现在又开始大量高价抛售这些作品,目的还是想叫中国人买单。我们中国人不会上当的,因为我们早就看穿了他们的阴谋诡计,我们中国人是有智慧的。我们不要盲目崇拜西方,尤其是他们所谓的“投资神话”。就像美国人1997年搞的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在别的国家能得逞,到了中国就不灵了,他们失败了。所以尤伦斯打着收藏家的旗号,利用中国市场暂时出现的审美缺失现象,来钻中国人的空子,想大捞一把,实际上他是失败了。我们当然不能学他,因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机商。我们要时刻警惕尤伦斯及国内的投机商,不要上他们的当。无论尤伦斯还是现在国内的投机者都在打着收藏家的旗号,其实他们不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是在搞资本运作和概念炒作。尤伦斯和投机商并不关心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他们关心的是市场利益,因此他们根本买不到真正的有价值的艺术品。但我也承认,因为种种原因,的确造成了我们艺术界出现了审美缺失的怪现象。投机商们想借此机会大捞一把,我看没门儿。
现在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盛世收藏”的时代,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国家不仅没有进入“盛世收藏”的时代,而且就美术界来说,是一个模糊、麻木的时代。当然,投资艺术品是件好事,但投资者一定要将资金投到真正的艺术品上,只有这样才能投资成功。据我了解,国内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还没有大量进入“尤伦斯们”忽悠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因为他们很慎重。我还认为,国家的综合国力还不允许艺术品交易占据国民生产总值很大的份额。艺术品投资及收藏一定要感性认识,理性收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瞩目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之一。随着民间财富的快速增长和游散资金的充沛,国内有限的投资渠道与庞大的投资群体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面对通胀压力、房地产限购,以及股票市场长期走熊的经济环境,人们开始对艺术品投资给予无限热情,越来越多的资金可能会逐渐转入日益兴旺的艺术品市场。但同时,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投机成分也在日益增大,市场泡沫、市场风险日益凸显。
记者:据说是陈逸飞先生带您进入中国油画的拍卖市场的,您却没有收藏他的作品。5月24日中国嘉德油画雕塑专场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开锤,陈逸飞先生的的代表作《山地风》以8165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对此您有何感想?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仙逝的陈先生说?
郭庆祥:是的,我和陈逸飞是很要好的朋友。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他带我走进了嘉德的油画拍卖场。但朋友是朋友,艺术观点是艺术观点。对待艺术,我一直持严肃和认真的态度。陈逸飞很了解我,他也赞成我对其作品直言不讳的看法,我从来没收藏过他的作品,因为陈逸飞早期在海外,曾在博物馆干过油画修复工作,有很扎实的西方古典油画的功底,因此,他以后的作品始终未脱离古典绘画的形式和表现技巧。虽然他画了一些国内水乡的题材的画、创作过民国仕女或西藏系列的人物作品,但我认为他对艺术创造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数百年前的西方绘画语境之中。陈逸飞花太多的精力去搞其它商业行为了,包括他自已绘画作品的市场运营,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搞艺术探索。所以,朋友是朋友,艺术是艺术,我是很分明的,这就是我不收藏陈逸飞作品的理由。作为朋友我也劝说过他,搞服装、搞电影会分散许多精力,搞艺术不能分心,他却说搞服装、搞电影也是在搞艺术。不过,他也向我保证60岁以后一门心思搞绘画创作,其它的工作一律不做,可惜他没能等到那一天。今天陈逸飞作品的高价成交,纯粹是一种利益集团的商业投机行为,并不代表陈逸飞作品的真实的艺术价值。
敲醒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警钟
记者:近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从黄庭坚的《砥柱铭》到张大千的《爱痕湖》,再到刚刚落锤的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过亿的中国艺术品已经不是稀罕,业内也大呼,中国艺术品的“亿元时代”已来临!郭先生对这一艺术市场新时代的到来有何看法?
郭庆祥:大家想一想,好的作品会越拍越多吗?真的艺术品会越拍越多吗?看看各大拍卖行的征集作品图录就知道了,1993年一次拍卖最多一本或两本作品图录,而现在每一次拍卖已经达到几箱作品图录,这可能吗?艺术品能越拍越多吗?收藏家都不收藏了吗?难道中国今天的拍卖市场真的变成了投资者和投机商的舞台了吗?当然,真正的收藏家根本就没有退出艺术品市场,他们瞅准机会收藏真正的,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因为投机商不懂,所以投机商是买不到有价值的艺术品的。说实话,我对近些年冒出的天价拍卖早就麻木了。其实,看似浮华的拍卖市场,其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是真实的拍卖交易,还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而人为设计的市场繁荣假象?谁也说不清楚!但它们肯定是一场虚假的资本游戏。今天,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越拍越多,每年呈递增态势。高价竞拍到作品的买家都很神秘。所以,当今艺术市场是一边“讲故事”,一边“雾里看花”。建议拍卖数据的公布,应该有税务部门的参与,像这样高价位作品的交易,其税额是很明确的,如果交易额没有得到税务部门的验证而对外公布,可能有愚弄广大民众和投资者之嫌。一些投机商公开宣称原先他花几十万、几百万元买的艺术品,现在已经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出手了,似乎证明了其投资的成功。在拉高艺术品价格后,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入场,让不明真相的后来者为更多的作品买单。听说还有一些艺术品投资机构,正为旗下的作品做打包上市的准备,现在拉高价格,就是为了作品上市后套取暴利。这些现象,不得不令我们去深思。
可能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资本逐利的时代,是经济利益驱动着艺术品市场,人们关心的不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而是一个个能带来利益的“符号”。“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正是当下某些拍卖活动的真实写照。如一些“尤伦斯们”前几年疯炒当代艺术品,拉高一些作品价格成为天价,随后逐步高价位出货,最后清仓抛货走人。这才是他们的目的。留给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些惟利是图、扰乱市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国人对艺术审美的偏离和缺失,也影响了一些画家的创作,更为严重的恶果就是艺术院校的学生也为了迎合一些投机者的口味,失去自我而恶搞艺术,混乱了艺术审美和文化思想,他们成了“尤伦斯们”和投机商的工具,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这样下去中国还有艺术吗?中国的文化复兴只能成为空谈。
说到这里,我认为有一点必须阐明,那就是我们的美术教育。美院的部分学生和部分画家缺乏独立思想性,也缺乏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他们永远不能成为艺术家,只能成为工匠。因为艺术家一定要有思想和修养,而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是抄袭西方的,在内容上、形式上、技法上都在抄袭。因此,他们很容易成为尤伦斯和国内投机商的工具,他们没有艺术可谈。
还有,现在很多人认为艺术品市场及拍卖行炒作的画家多、假画多,这是为什么?我说这是因为现在市场的话语权已经被一些造假者占领了。今年央视的3.15节目不是曝光了鉴定专家明知赝品却开出真品鉴定书的知假造假事件?为了钱,专家可以成为造假者的帮凶;通过钱,造假者已成为行业专家。在利益面前与一些造假者相比,专家都成外行了,哪有什么权威性?所以,现在确真无疑的艺术品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收藏者或投资者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