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胚胎都是在合法前提下来完成收集工作的,但我真不方便告诉你太详细的过程。
南都讯前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一年一度的本科毕业生作品展在大学城开幕,一组名为《30天,600例》的作品让不少参观者颇感震撼。该作品展示了35个真实的人体早期胚胎,以此来反对不责任的堕胎行为。
展示35个人体胚胎反思堕胎
在当代艺术展区中,一个300×100×40cm的长方形展台上整齐摆放着35个装有液体的透明玻璃小瓶。小瓶子每个高约90m m,直径约45m m,瓶里各装有一个人体早期胚胎。胚胎小的不及一拇指,大的也超不过半个拳头。小瓶子旁还贴有缩小版的“人工流产手术术前记录表”,讲明来源。这些胚胎均为1到3月间人工流产的。
作品简介语上这样写的:“在当今社会,堕胎现象已变成非常普遍的事情了。不仅是数量越来越多,堕胎者的年龄层也是越来越小了。面对眼前这些胚胎你会有什么感触?从道德,从人性,从感情……”
记者了解到,作品设计者刘璐洁是广州美院实验艺术系综合美术专业大四学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她介绍道,希望通过这个颇具视觉效果的作品,引发人们对堕胎行为更深层次的思考。
刘璐洁的指导老师马文西告诉记者,作品创意是刘璐洁提出来的,素材也是她自己去医院收集来的,而且这个学生非常有心,还分门别类地将婴儿父母简单信息标明,这是一份很特别的毕业作品,作为老师,他非常赞赏学生的独立思考。
作品被拍成视频网上疯传
该展区从开幕当天开始就成为最热门的区域。不少人围观,并不断发问“这是真的吗?”“怎么这么小?”但现场也有观众对该作品感到不适,认为“太恐怖”,刘璐洁和马文西则认为,其实大可不必紧张,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
记者发现,广美学生的这些颇具震撼力的作品近两日在网络上被学生拍下来被迅速疯转,并引发热议。不少学生感叹今年的作品很“给力”,也有人表示异议。今年大三的吴默同学告诉记者,他第一眼看到这个作品时,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太可怕了!几十条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却浸泡在瓶子里,变成了冰冷的尸体”。不过他对这个让他“触目惊心”的作品评价很高:“这应该是近年广美毕业展上最有亮点的作品了。”
对话
“我用的是被弃胚胎 没涉及任何人的隐私”
关于作品“挑的是一些相对比较美的”
南都:作品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刘璐洁:这个作品是从身边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联想。其实堕胎现象很普遍,我身边有朋友就有这样的经历。她们的故事给我的影响太深刻了,毕业作品要定选题我就想到了这个。
南都:操作这个作品之前和老师商量过吗?
刘璐洁:老师觉得非常好,很支持。
南都:你总共花了多长时间?
刘璐洁:最少三个月吧,论文开题后就一直在想这事。
南都:你采集这些婴儿胚胎时没有感到恐惧吗?
刘璐洁:不会啊,为什么要恐惧?可能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生命的东西,非常美好的,我并不觉得恶心,反而觉得很漂亮,我挑选的也是挑一些相对比较美的。
南都:展出的胚胎还要经过筛选?
刘璐洁:对对,你知道人工流产对胚胎会有所损害,我选的都是相对完美的。我要考虑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不要让人觉得很恶心,很血腥。
“收集了40个,展出了35个”
南都:那你总共收集的数量有多少?
刘璐洁:大概有40个吧,展出的有35个。但从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挑选,有些不合适的就没有拿了。展出的作品如果只是一个或两个,震撼力是不够的,35个可以形成比较好的视觉效果了。
关于伦理讨论“在合法前提下完成收集”
南都:有些观众会比较关心你收集这些婴儿胚胎的合法性。
刘璐洁:其实在做这个作品之前,老师就给我提醒。我所有的胚胎都是在合法前提下来完成收集工作的,但我真不方便告诉你太详细的过程。
南都:怎么证明是合法?
刘璐洁:就像我以前做综合材料的作品,把垃圾废品重新利用,我现在用的也是些垃圾废品原料,我在医院里收集人家扔下的东西,没有涉及到任何人的隐私。
南都:收集过程有没有遇到阻挠?
刘璐洁:额……这个有,最后还是克服了。但不方便说。我还是希望大家多关注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是停留在这个东西是怎么得来的。
南都:看到美的东西被摧毁了,有没有感到难过?
刘璐洁:有时候是会很不舒服的。整个过程会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很多人对生命的漠视,很随便地堕胎,很不在乎的样子。
南都:身边的同学怎么看你这个作品?有邀请爸妈来参加你的毕业作品展吗?
刘璐洁:毕业开题时,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过,大家都挺支持的。父母嘛,没有跟他们讲过,暂时不会,他们好忙的。
南都: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刘璐洁:从这种震撼的效果中引起人们的深思,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对感情,对责任感,对自我保护等等的一系列思考。
南都:展览结束后会如何处置这个作品?
刘璐洁:继续参加展览,也可以捐给一些医疗机构,作为病例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