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逸趣:朝着与艺术大师相遇的方向
http://www.socang.com   2011-05-24 15:47   来源:金羊网
  毕加索和四只猫

  在巴塞罗那哥特式老城深处,在狭窄里弄间,有一间看上去十分普通的饭馆。每晚夜上浓妆,路灯昏黄的光线会在饭馆门面上投下暗黄的光影,神秘迷离如同时光隧道,仿佛一步踏入,就能进入一个异域时空。在门口摆放的菜单边缘处印着四只黑猫的图案,许多客人在门口翻看着菜单,把狭窄小街挤得水泄不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只猫餐馆。

  四只猫俱乐部即是如今四只猫餐馆的前身,1900年2月的一天,年仅20岁的毕加索就在四只猫俱乐部举办了人生中的首次画展。他的150幅作品就这样从画室的角落走到聚光灯下。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关于他的朋友们的速写,还有巴塞罗那海滨风景以及毕加索为四只猫俱乐部创作的招贴海报。可惜出师不利,观众反应平平,卖出去的画作少得可怜,价格也低得可怜。当时那些巴塞罗那的艺术品收藏人后来一定后悔透了,因为仅仅过去了十几年,毕加索就开始在巴黎崭露头角,后来更是成为世界级大师,他是历史上唯一个活着的时候见到自己的作品被搬进卢浮宫的人。

  走进四只猫,先看到一间咖啡厅,一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壁画,画面正中是个大胡子男人正在蹬着自行车艰难前行。穿过咖啡厅来到主餐厅,里面已经高朋满座,与其他餐馆的格局不同,这里可绝不打“舒适宽敞”牌。一张张桌子密密麻麻地排着,打着领结穿着黑色燕尾服的侍者或者举盘子,或者拎红酒,如武林高手般在促狭过道中侧身穿梭。刚一落座,你就发现你的椅子背刚好和后面那张桌子客人的椅背顶在一起,一点空间都不浪费。也难怪,四只猫的名头太大,每天人满为患,假如不提前预订,想临时来这里碰碰运气的话,那一辈子也吃不到饭了。不光普通游客爱来,就连大名鼎鼎的伍迪·艾伦在他的《午夜巴塞罗那》中也让男女主角在这里共进晚餐。

  那个酷似基努·里维斯的帅哥使者在我的餐桌上放好一瓶红酒,还有一盘用加泰罗尼亚酱汁烘烤的鳕鱼,便施展轻功般从桌子缝间飘走了。酒不错,菜一般,不知道是否是我这个外来客不懂行情,没有点到最美味的那道菜,反正和四只猫餐厅上空萦绕的毕加索的光环相比,这里的菜实在不够“大师”级。然而,听听周围嘈嘈杂杂的英语、法语、德语,你就知道这家店不是开给美食家的,而是开给毕加索的一众粉丝的。况且,酒过三巡,看到四周墙壁上挂满当年艺术家们的杰作,那一瞬间,还真觉得,在这里坐下来就是种享受,至于吃什么反倒在其次了。

  要想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四只猫餐馆。巴塞罗那的毕加索美术馆隐藏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去的时候时间已晚,但依然有不少游客在美术馆的一间间展厅里流连忘返。这家博物馆归毕加索的后代所有,里面展出的画作都是毕加索在巴塞罗那生活期间创作的作品,通过那些港口、街巷、海边的水光帆影,依稀可以看见近一个世纪以前巴塞罗那的模样。

  达利的666个签名

  与四只猫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同,红底黑字的达利美术招牌从八百米之外都能看到,不过没人觉得大惊小怪,毕竟招摇、高调、反常规正是达利名扬于世的三张底牌。走进美术馆,如同开启了一次古怪艺术之旅,而且这是个比《盗梦空间》中的设计师还会造梦的大师。因为达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进入自己的潜意识,然后用混乱的、多彩的、失去逻辑的笔触去描摹潜意识深处的世界。在达利的笔下,时间是扭曲的,美人鱼是被囚禁的,人是混搭的,社会是极端复杂的。你根本不需要说你看懂了,因为你根本看不懂,这只是达利一个人的世界。

  除了达利的作品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还可以在达利美术馆中看到他的一生时光。达利年轻时非常英俊,那时他的胡子也没有太多造型,就是唇上两道八字形小撇。中年时的胡子已经有了独创的造型,胡须上翘,就像是从嘴里往天空吹气形成的效果。再然后,他的胡子就成了达利鲜明的个人标签,走到哪里,别人都会一眼认出这就是达利。据说在他晚年时,每年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自己的胡子。

  与招牌式的胡须不同,达利的签名却多种多样,在他去世后,甚至有人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达利的666个签名》,是说他的签名竟然有600多种。这是因为达利在43岁之后就开始逐渐丧失艺术创作力,到了晚年他开始雇佣大量学生按照他的画风仿制,他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在画作的一角写上自己的签名。所以在达利美术馆参观的另一大乐趣就是寻找他的签名,有的比较正统,“DALI”这四个字母写得一清二楚,有的又极端抽象,就像是佐罗用剑尖随意画出来的几个横竖线条。

  达利美术馆中有一个特殊画室,里面挂满了他画的各种马的形象。年轻的学生支起画架,在画布上临摹大师作品。学生们画得有模有样,我在旁边轻脚轻放,不想打扰他们的思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先生看到我的小心翼翼,微笑着对我说,“请您大胆地往前走吧,画达利的作品时,不需要安静,如果您能带来一台大功率收音机才好呢。”他开的这个玩笑让我一下轻松许多。

  原来这个长得很艺术的家伙是这些小画家的老师,他们来自捷克,我说我刚刚去过布拉格,查理大桥上的雕塑可比达利的画狂野多了。“谁说不是呢,如果达利出生在我的家乡,他的晚年也就不用靠编造签名赚钱了。”这时我想到达利的一句话,“我和疯子的唯一不同,在于我不是疯子。”看来这句话也适用在这个老师身上。

  高迪的曲线

  在巴塞罗那任你走到哪里,也躲不开巴塞罗那上空高迪的影子。他就像这个城市的缔造者和守护神,百年来一直默默注视着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角落。高迪的呼吸流动在建筑之间,于是那些建筑也仿佛有了生命,在城市的水泥丛林里吞吐呼吸。不用人说,只要你到了巴塞罗那,你就知道哪些建筑出自高迪之手。无论奎尔公园的“蜥蜴”还是米拉之家的“蜂巢”;无论巴特罗之家的“海洋天堂”还是圣家堂的集复古与创新于一体,这些造型奇特、夸张、碍眼的高迪式建筑就像一块块骨骼,支撑起整个巴塞罗那。让人确信高迪就是建筑界被推上神坛的上帝。

  高迪式建筑的最明显特色是用曲线代替直角,比如奎尔公园二层拥有世界最长的座椅,边缘呈现出波浪的形状,就像是流淌的音乐旋律;又比如米拉公寓楼顶的烟囱,就像是一个个身材凹凸有致的西班牙女郎;而高迪对曲线的运用在他建造巴特罗之家时被发挥到极致,“尖锐的角会消失,所有的物体都会显露饱满的曲线,阳光从四面八方射入,仿若天堂美景”。

  在高迪的众多建筑瑰宝中,圣家堂无疑是最被世人瞩目的一座。他把生命中最后的46年都奉献在这里。1926年6月7日的黄昏,像往常一样,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堂到市中心的圣菲利普教堂做礼拜,他漠然于繁华的街道,心神依然停留在圣家堂的构建中,就在一刹那,一辆电车驶过,所有的结构、颜色、线条都被封印在他的脑海中。

  时间一晃到了21世纪。当我站在圣家堂前,抬头仰望,在巨大的鹰驾、吊臂之间,无数高耸林立的尖塔直指青天,无数扭曲挣扎的面孔和身体附着在巨大的石柱上,那些人像仿佛是有了生命在石头里蠢蠢欲动,几欲挣脱石头,破壳而出。巴塞罗那的正午阳光灼热,我们坐在圣家堂的脚下,不说话,不拍照,只是仰着头,圣家堂投下最大的阴影将我们覆盖,游人如织,但那一刻你心无旁骛,只觉得眼前的石头要对你说话,讲述圣家堂的前世今生。于是,你只有支起耳朵,静静聆听。建筑的魅力居然可以直捣人心。

  可以想象,这座规模仅次于意大利圣保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一旦完工,它将凌驾于巴塞罗那的上空,第一场礼拜的仪式定将响彻云霄。那一天,我一定会再来的。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逸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大型邮藏《人民英雄珍邮大典》隆重发行(图) 大型邮藏《人民英雄珍邮大典》隆重发行(图) 伦敦Frieze艺博会将在纽约开分店(图) 伦敦Frieze艺博会将在纽约开分店(图)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 三小时竞拍逾1500万(图) 齐白石作品4.255亿成交 齐白石作品4.255亿成交 破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图) 工作室探访:李禹焕(图) 工作室探访:李禹焕(图) 北京匡时2011春拍精品提前亮相光华路五号艺术馆(图) 北京匡时2011春拍精品提前亮相光华路五号艺术馆(图) 和田青花籽玉雕《情系江南》赏析(图) 和田青花籽玉雕《情系江南》赏析(图) 天工艺苑 天工艺苑 清宫遗珍 茄楠佩饰展(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