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藏家想建毛泽东博物馆(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5-23 15:18   来源:泉州网

陈炳煌希望能找到接收红色藏品的个人或是机构

  (蒙少祥  文/图)走到厦门中山路人民剧场的四楼,71岁的陈炳煌老人正在这里举办名为“毛主席主题艺术品特展”的红色收藏公益展览。看着屋子里琳琅满目的毛主席像章、红宝书、瓷雕、瓷板画以及宣传画等红色藏品,早报记者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毛主席博物馆。

  对于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毛主席像章、著作、照片等红色藏品仅仅是记载着一段历史,但是,对于像陈炳煌这样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而言,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生命中一个深深的烙印,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沉淀,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在厦门提起“红色收藏”,身为福建省收藏协会厦门分会会员的陈炳煌绝对是一个人物,其收藏的数量和精品非常多,在厦门是公认的“红色收藏家”。

  无论是哪一种样式的藏品,陈炳煌都能一一道出其历史故事、做工、品相以及现在的市场价值来,就像是在讲述自己的孩子一般。为了收藏这些红色藏品,陈炳煌老人40多年来生活简朴,不抽烟不喝酒,扣除一些日常生活费用之外,剩余的收入都用于收藏,据他自己估算,他在这些红色藏品上花费了几十万元。

  从2008年开始,每逢毛泽东诞辰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陈炳煌就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进行免费展览,包括目前正在厦门人民剧场举办的“毛主席主题艺术品特展”。这些展览进过学校、去过部队,许多人看后很受触动。为了记录参观者的感受,陈炳煌还专门准备两个留言本,有很多人留过言,参观者的鼓励让陈炳煌很受鼓舞。

  由于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前,陈炳煌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接收这些红色藏品的个人或机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厦门建造一个毛泽东博物馆,以启发和鼓励更多的后来人。

  45年的红色收藏不了情

  聊起自己的红色收藏史,陈炳煌称这其中有一个因缘。

  陈炳煌是土生土长的厦门本地人,他18岁进入厦门罐头厂工作。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文化娱乐条件也非常有限,可以看的书本极少。当时,年轻的陈炳煌下班之后没有回家,而是居住厂里,跟厂里的党委书记住在一起,党委书记有一套《毛泽东选集》,陈炳煌就经常把这本《毛泽东选集》拿出来看。

  陈炳煌越看越有兴趣,他当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通过阅读《毛泽东选集》,他还得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另外他也从书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正是从那时起,陈炳煌对毛主席怀有一股浓厚的感情,他的第一个红色收藏品就是《毛泽东选集》,是用工厂书记送的购书票去买的,当时购买《毛泽东选集》是需要凭票的。

  1962年,当时由于紧急备战,已经22岁且是家中独生子的陈炳煌却自愿报名参军去了。进入部队两年后,由于表现优异,陈炳煌入了党,还被评为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

  在部队服役期间,陈炳煌经常有到地方上公干的机会,这让他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接触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当时,陈炳煌跟地方人士见面,首先就是双方掏出毛主席像章进行交换,就跟现在大家交换名片一样,因此,每一枚像章都蕴含着一段历史记忆。

  那时候,每个单位几乎都制作了风格各异的毛主席像章,在与外单位交往中当做礼品来互送,陌生人见面也常以像章作为见面礼,像章后边可能还刻印有单位名称等。别人送你毛主席像章,你也得回送给人家。如果你看上别人手上的像章,你跟别人要,别人也会非常高兴地送给你,因为别人跟你要像章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由于这样的经历,陈炳煌收集到了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

  就这样,陈炳煌走上了毛主席像章的收藏之路,他在部队工作、生活了16年时间。本来,陈炳煌收集毛主席像章都是无心插柳,到了上世纪80年代,陈炳煌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收藏红色纪念品。

  陈炳煌称,从部队转业之后,他一有时间就到旧货市场去“转悠”,专门寻找有关毛主席的藏品。时间一长,他对毛主席纪念品的嗜好渐有名气,一些交易商就经常带着藏品主动找上门来。现在,不少交易商一有什么红色藏品,马上就拍下照片,通过手机彩信或是邮寄把藏品的照片传给陈炳煌看,通过照片确定是否要购买后,双方就约定时间正式验货交易。

  为了收集到自己所喜欢的藏品,陈炳煌经常是什么面子都不顾。

  有一次,陈炳煌逛旧货市场时,发现几十枚的毛主席像章在出售,像章看起来都非常精美,陈炳煌当即决定买下,但是口袋里只有几百元,如果全部买下钱又不够。陈炳煌担心一时回家拿钱,像章就有可能会被别人先买走,于是,他硬着头皮找到住在旧货市场附近的战友,向战友借钱。老战友知情后也爽快地答应了,让陈炳煌没留下遗憾。

  收集的藏品五花八门

  作为厦门一名公认的“红色收藏家”,陈炳煌的红色藏品数量和精品很多,单是毛主席的红宝书就有3000多册,除了中文版本,还有英文、俄文、西班牙、日文等版本。对于红色藏品,陈炳煌还进行了分门别类,包括像章、瓷雕、搪瓷、书签、瓷板画、连环画等系列。

  毛主席像章多数诞生于1943年至1970年间。1982年,毛主席像章被国家文物保护法定性为“现代文物”,这让毛主席像章迅速进入收藏家的视野。

  陈炳煌收藏的毛主席像章数量在一万枚左右,像章的年代主要集中在1966年至1976年间,其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大的直径有30厘米,小的只有指甲大。一枚枚设计精巧、构思奇特的像章都被陈炳煌精心地镶上镜框或套上塑料膜,像章的材料除了有大家熟悉的铝质,还有铜、铁、银、金、不锈钢、塑料、有机玻璃、搪瓷、瓷质等,更有罕见的竹子、脱胎漆等材质,造型有圆形、长方形、多边形、五角星、菱形等。

  毛主席像章是那个“火红年代”的特殊产物,陈炳煌称,每枚像章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把主席像章与当时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毛主席像章才更有历史厚重感,也才更显得有收藏价值。

  除了毛主席像章之外,陈炳煌还收藏了有关毛主席的瓷雕、瓷板画、花瓶、诗词墨宝、著作、老照片、宣传画、布绣、网绣等各种物品。

  令人称奇的是,陈炳煌还收藏了与毛主席有关的一些老唱片,其中有一张是毛主席于1949年9月30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宣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文的老唱片。陈炳煌把唱片放在一台老式的唱片机上,接通电源之后,毛主席那带有浓厚湖南湘潭腔调的讲话就播放出来了,非常洪亮、清晰。

  陈炳煌称,他自己堪称“镇店之宝”的藏品是十来件长2米、宽近1米的巨大瓷板画,其中的一件瓷板画《毛泽东与56个民族》,整个画面精雕细绘,画中所有人物的面容、肤色、服饰、姿态及手中物件都很有特色。

  欲在厦打造毛泽东博物馆

  陈炳煌居住在厦门莲前西路一个社区,房子比较老旧,他是住在6楼,由于没有电梯,再加上年事已高,他跟老伴每天上下爬楼梯很不方便。

  陈炳煌所居住的楼房是一梯两户,其中6楼的一套是他跟老伴的居室,对面另外一套84平方米的房子则成为他的藏品库。一进入陈炳煌的家中,记者感觉仿佛是进入了一个私人博物馆,陈炳煌收藏的藏品堆满了自己两居室的套房。

  对于陈炳煌专门辟出80多平方米套房来作为保存藏品的仓库,老伴刚开始是非常反对,毕竟房子拿去出租一个月怎么着也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拿去保存那些藏品就意味着这些租金没了。

  但是,这么多的藏品总得要有一个地方摆放着,陈炳煌只好舍弃唾手可得的房租。

  “我现在是70多岁的老人,精力大不如以前了,身体越往后就越不行了。看着越积越多的这些宝贝,我想自己是该到时候为它们的将来找一个好去处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啊……”陈炳煌感慨着说。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厦门建一个毛泽东博物馆,最好是政府方面能提供一个比较像样的展厅,我把自己多年收藏的藏品拿出来展览,以启发和鼓励更多的后来人。至于合作方式,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个人都是可以商谈的。”陈炳煌表示。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在此之前,陈炳煌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接收这些藏品的个人或机构,目前据称已有几个人开价了,不过陈炳煌还在考虑中。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红色收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伦敦Frieze艺博会将在纽约开分店(图) 伦敦Frieze艺博会将在纽约开分店(图)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 三小时竞拍逾1500万(图) 齐白石作品4.255亿成交 齐白石作品4.255亿成交 破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图) 工作室探访:李禹焕(图) 工作室探访:李禹焕(图) 北京匡时2011春拍精品提前亮相光华路五号艺术馆(图) 北京匡时2011春拍精品提前亮相光华路五号艺术馆(图) 和田青花籽玉雕《情系江南》赏析(图) 和田青花籽玉雕《情系江南》赏析(图) 天工艺苑 天工艺苑 清宫遗珍 茄楠佩饰展(图) 本土拍卖会异军突起 本土拍卖会异军突起 极品沉香结缘天工艺苑(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