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四川成都可以算作是中国西部的文化之都。”曾任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政府创意产业和创意英国首席顾问的菲利浦·多德(PhilipDodd)谈起对成都的印象时,毫不犹豫地挥舞起自己的右手,从这个细微的动作和他的语气可以看出,他是真的爱上这座城市了。
昨日,这位被英国《卫报》描述为“当代两位最有智慧的政治/文化变迁分析员之一”的全球顶级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师,应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和上海顺溪传媒的邀请低调来蓉,他此行的目的是为四川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招,同时还要为“巴蜀画派”等四川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做国际化推广。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菲利浦对四川文化创意产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不少大胆而新鲜的推断和构想。
爱中国
曾入川帮助灾后重建
昨天成都的天气格外晴朗,菲利浦坐在其下榻的岷山饭店的21层顶楼咖啡厅,俯瞰碧波荡漾的锦江以及鳞次屹立的楼房,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脸上,他舒服地眯起了眼。聊起自己的这次成都之行,菲利浦用标准的伦敦腔侃侃而谈:“我一直都很喜欢四川和成都,这其实是我第四次来了。最近一次来成都还是三年以前,当时汶川大地震刚结束,我和一个机构的人员去了成都北面一个受灾严重的小村庄,帮助那里的人完成灾后重建,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具体实施创意产业的点子。你知道吗,其实在很多欧美国家创意产业最活跃的地方其实不是城市,而是在农村。”
“中国文化四百年前曾是全世界的中心”、“中国文化曾影响了全球,当然也包括英国”。这是菲利浦接受采访的口头禅,他毫不掩饰对中国的偏爱。2004年,菲利浦·多德辞去了英国当代艺术中心(InstituteofContemporaryArt,ICA)主席的职位,转而创办自己的文化传播机构“多德创意”,这个机构的英文名字其实就是“MADEINCHINA”。他认为,过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自西向东的。随着中国的强盛和崛起,传播方向将会是相反的不用多久,英国人就该学会如何去适应中国创意风行全球的局面。
爱四川
英国人应该知道“巴蜀来了”
菲利浦对四川和成都的熟悉和认识度远超比他来过更多次数的老外,他说:“我去过全球这么多城市,发现成都和美国的旧金山最像,因为两个城市的老百姓生活都很放松悠闲,城市构成非常多元化,而且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认为,四川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食品,有波澜壮阔的美景,可是这些优势并没有让更多的外国人所知道,这只能说明文化推广和包装还不够。“根据世界旅游协会的预测,2020年中国将变成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我想成都或者四川应该抓住这次机会。”
菲利浦曾是英国政界和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中国各地争相邀请的“洋智囊”。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菲利普在英国举办了名为“CHINANOW”(中国来了)的大型中国文化节,他说:“我们把很多中国传统而有特色的东西带去英国展示,这个活动耗时半年,纵深英国全境,上至社会精英,下至平民百姓,很多人都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很多学校还为此开设了短期的汉语培训课。”菲利浦想在英国做一次“BASHUNOW”(巴蜀来了),让更多英国人知道四川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爱创意
套搬798模式是错误的
菲利浦曾是北京市朝阳区创意产业顾问,并参与策划了北京798创意产业园区的创建。作为全球最顶尖的文化创意设计师,他很欣赏成都的文化创意资源,“你们有非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有全球艺术圈都鼎鼎大名的张晓刚,也有巴蜀画派,这个画派我相信有不少优秀的艺术家,但遗憾的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还不被国外所知道。”
菲利浦认为,全国各个地方都想套搬798的成功模式,这其实是个危险的信号,因此很多地方都没有复制成功。“四川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更应该走出自己的个性,因为四川和北京比,太与众不同了。”
菲利浦表示,城市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其实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之间创意产业的竞争,最终的获胜者往往都是有创意的城市。“根据权威调查,文化创意产业越发达的城市,不光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而且还可以留下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这样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他还表示,成都是毫无争议的中国西部的文化之都,也有能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做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像厨师做菜一样,需要不同的原料,而四川这几大原料都具备了:1、历史底蕴,2、美食美景,3、代表性艺术家,4、独特城市风貌,5、政府支持,6、发展势头很好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