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漆器、彩扎、彩塑、面具、刻纸、锡雕……它们曾是令福建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民间工艺。如今,这些特色小品种和特殊技艺却日趋减少或业已消失。但令人欣慰和期待的是,近日颁布的《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于5月起正式实施,这将促进当地包括传统工艺美术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
正在流失的辉煌
福建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四大重点产区之一,在国内业界占据显著地位。福建工艺美术品种齐全,有雕塑(包括石雕、木雕、玉雕等)、漆艺、美术陶瓷、工艺花画、竹草藤编织、金属工艺品、抽纱刺绣、戏装道具、民间工艺品等13大类100多个品种,既有精湛的收藏型艺术精品,也有大众化的实用工艺品。其中福州寿山石雕、莆田木雕、惠安石雕、德化白瓷、厦门漆线雕、泉州刻纸花灯、漳州木偶头等在国内外都是闻名遐迩。
“福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以手工制作为主,科技含量低,制作成本高,加之大多生产企业规模小、效益低,造成从业人员和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面临失传”。参与《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的福建省经贸委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王建表示,在此现状下,制定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保护办法,尤为迫切。
《办法》确定了省经济贸易部门是福建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办法》在定义传统工艺美术概念时,避开了“百年以上”的提法。将传统工艺美术界定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以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流程创作生产,主要采用天然或者传统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
让人才脱颖而出
为保护福建的传统工艺美术,该《办法》明确对濒临失传的品种和技艺等采用录像制作、记录等方式进行抢救,对已失传的品种和技艺,进行补救或发掘。同时,福建还将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进行搜集、整理、建立档案,征集、收藏优秀代表作品,对工艺技术秘密确定密级,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等。
福建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梁祥霖认为,《办法》明确规定了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工艺美术名人和大师的认定制度以及认定的条件和程序,是其亮点所在。
《办法》除了省工艺美术大师外,还增加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评审认定,旨在通过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三个梯次的评审认定,扩大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范围,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积极性。据介绍,福建于2002年和2008年开展过两届省级工艺美术名人认定活动,共认定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216人,在全省工艺美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走向产业化发展
《办法》还提出,由福建省政府设立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开发和园区建设、建立研发机构、开拓市场、培养人才以及保护、发掘、抢救濒危失传品种与技艺。
“工艺美术占用的资源很少,产生的污染小,可创造出的产品却有非常高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讲,工艺美术产业是低碳产业,很符合当前国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王建认为,保护办法的出台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福建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出台举措。福州市将规划500亩用地,力争3年内建成集博物馆、拍卖中心、评估鉴定中心、交易市场等于一体的寿山石文化旅游城。自2006年以来,莆田市每年都举办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据统计,前5届艺博会共有全国20多个省份的2220家次的企业参展,实现成交金额3.0376亿元、订货合同11.477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据了解,2010年福建省共有工艺美术规模以上企业1122家,创造规模产值520亿元,销售收入411亿元,出口交货值233亿元,产值和出口额居全国第4位,福建已成为我国工艺美术重点产区和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