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欲出一本中国地震“专刊”
http://www.socang.com   2011-05-06 15:16   来源:成都商报

  看,这是最早关于明朝福建泉州海外大地震的记录”“而这个是1920年,宁夏海原县发生的8.5级大地震……”日前,70岁的吴继光,在位于星辰路的家中,向成都商报笔者展示了他收集的各种地震资料。图片和文字经过他剪裁整理后,放在专门的相册,有的地方还画上重要记号。“我想利用这些资料写一本书,把中国有记录以来的地震都写进去。”昨日下午,吴继光告诉笔者,他还想出一本“地震专刊”,纪念3年前的那场灾难。 

  痴迷收藏他是大家的“百宝箱” 

  吴继光精神矍铄,侃侃向笔者谈起他多年来的梦想和经历。 

  1941年,吴继光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18岁入伍当兵,成为福建某空军的地勤。后来,吴继光从福建调入成都空军司令部,负责宣传工作。1982年转业后,吴继光先后在青羊公安分局、金牛公安分局开展工作。2001年,吴继光退休回家。 

  在部队工作了多年的吴继光,因工作关系,常常要阅读大量的报刊,为此收集了不少材料。对于那些有用的、感兴趣的,吴继光甚至将其剪裁下来,粘贴在相册里。连战访大陆、神六飞天……这些重要的资料,都出现在他的收藏里。退休闲赋后,吴继光更是一门心思花在收藏上,对古董、钱币、粮票、清朝的瓷器也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在吴继光家的茶几上,他抱出了大大小小20余本收藏的资料。“战友朋友们需要什么信息,都会来我这里寻找。”渐渐地,吴继光的收藏,成为大家的“百宝箱”。 

  勿忘地震他欲出“中国地震史” 

  2008年5月12日,惨烈的汶川大地震,让吴继光震惊之余,也想到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在过去的收藏中,吴继光保留有很多大地震的历史资料,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吴继光正在部队负责宣传,所以那时的材料他也保留了一些。 

  “我就想写一本书,记录中国的地震,以后留给子孙后代。”吴继光开始从各方面收集关于地震的资料。他到处查询资料,用手抄了一本地震大事记,上面清晰地记录了何时何地,发生的几级地震,及伤亡人数。成都商报笔者看到,这本“地震大事记”上,记录最早的是明朝福建泉州的海外大地震。 

  在吴继光手中,还有一本珍贵的相册,是汶川地震时的第一手照片,“这些都是战友在灾区拍的,”吴继光表示,为了得到这些资料,他把珍藏多年的历史资料,用来和战友交换。在吴继光家中,至今还保留着地震发生后成都商报出的地震特刊。为了更好地保存,他还特意让印刷厂给这几张“地震特刊”加上一层保护膜。 

  现在,吴继光的地震资料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我打算马上着手写书,从有记录的中国最早的地震开始。”吴继光表示,这本“地震专刊”,除还原当年各个地震时期的真实现状,还将总结地震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海原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吴继光掰着手指告诉笔者,他做的这些,是为了纪念3年前的那场灾难,让子孙后代能够铭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中国地震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养墨堂 养墨堂 2170中国画提名展(组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