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饰品 长7厘米,宽3.5厘米。表体呈微白色,薄而扁形状,上窄下宽 ,上下缘均呈弧形,上端有一小圆形钻孔,可系绳佩用。该质地较坚硬。
玉环 直径9.5厘米。青玉质,表体有灰白色。圆形、阔缘,扁形中孔较大,似镯形,光亮温和,较为精美
玉管和玉璇玑
安徽 伍波 宋康年
玉器被人们发现与使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根据实物考证: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玉器。建国后,由于田野考古事业的迅猛发展,经过发掘,河南、湖北、陕西、山东、浙江、安徽等地连续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玉石器物,除刀、铲、斧、锛、凿等半石半玉的生产工具之外、还出土了不少玉饰品,如江苏南京北阴阳营;浙江余姚河姆渡;山东大汶口;安徽凌家滩、黄家堰等遗址出土玉璜、、环、管、珠、瑗等玉饰品,可谓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无论从玉材、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看,都是相当精美绝伦的。在这些遗址中也出土过不少鸡骨白玉器。所谓鸡骨白玉器,顾名思义,是指玉器已钙化变成鸡骨头一样呈白色。有关鸡骨白玉器的形成原因,其说法不一:有说古玉器埋在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等作用,一般都有钙化或氧化现象,表面出现一层或薄或厚、或白或黄的皮壳,故称之为“鸡骨白”或“鱼肚白”;有的说古玉?埋在地下,与墓坑中有机陪葬品有关,由于这些有机物腐烂时放出的热量,玉器长期处于微热之中,致使钙化发白、发黄;还有的说玉器埋在地下,受到古尸水的腐蚀而逐渐形成。总之,以上这些观点,均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概括起来,万变不离其宗,正如我国著名玉器研究专家杨伯达先生所提出的“鸡骨白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受氢氟酸使然”。
为了进一步认识新石器时代的鸡骨白玉器,特拣选几件,作一简要介绍,根据笔者长期从事基层文博工作及参加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体会,特作一点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从数件出土的鸡骨白玉器来看,它们均由于长期埋在地下、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而形成的钙化现象,因为它们的特征较为明显:
一、无论钙化到何种地步、仍保持有一种玉质的可见性,其质地的硬度大打折扣,仍保存有原始生长的纹理感觉。
二、不透明。
除此总的感觉,在这些鸡骨白玉器身上还有存在有一种自然美、原始美、神韵美,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可忽视。也是仿者难做得到的。
后仿的鸡骨白玉器,其仿制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用火烧烤法。颜色发白,仿成后有“灰石灰古”的感觉,而且上面出现有火烧的的裂纹,而真的鸡骨白没有。
二、用铁屑搅拌,后用热醋淬之,再加热,埋在地下,数月取出,呈现出桂皮纹。
三、用现代电器制作法。用电焊、微波炉等器具来烘烤作伪。
总而言之,鸡骨白玉器的作伪方法,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仔细认真分析对比、抓住真品与仿品的各自特征,那就不会容易上当受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