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烈留在济南的印记,如今一下子荡然无存——济南市考古所曾经力保8年的武岳庙,难逃被拆除重建的命运。连日来,位于济南市县西巷西侧的武岳庙原址上,挖掘机不断轰鸣着。虽然是拆除重建,虽然是每块重要构件都有标号,但业内人士看来,古建筑虽可以复原,但是那种古色古香的韵味却无法重现,“因此拆除重建是最不值得提倡的保护方式”。
考古人员现场忙“抢救”
在位于济南市县西巷的一处工地上,曾经的古建筑武岳庙已经荡然无存,取代它的是一辆还在施工的大型挖掘机。现场凌乱地堆放着不少石碑或已经断裂的砖块,而另一辆铲车则不停地将这些砖石运往离工地不远的一个石料存放场。
在武岳庙原址的南侧,考古人员仍旧在进行抢救性发掘。“反正已经全部拆完了,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一位考古人员表示,对于武岳庙的保护,之前确实有相应的规划方案出台,但是让考古部门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是用拆除重建这种方式。“武岳庙并不属于文保单位,设计公司进行了设计,并找了工程队来施工,被拆掉我们也没办法。”这位考古人员十分惋惜地表示,如果武岳庙是文保单位的话,那当考古所面对如此拆迁时,也不会这么被动。
据在武岳庙原址上进行抢救性挖掘的考古人员介绍,这里不久前又出土了两块石碑,其中一块大概是康熙六十年立的碑,主要内容除了为当时的考生租地外,也提到了关帝庙,但由于损毁比较严重,所以很多文字都已经模糊不清。而另一块石碑则更加不幸。“可能是明清遗留下来的残碑,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一些人为破坏,已经辨认不出石碑上原有的具体内容了。”
“重建也会丧失古味”
据现场的一名施工人员介绍,尽管施工现场看上去很杂乱,但实际上他们在拆迁前,就已经对武岳庙进行了测量并画图记录。而根据设计公司的设计,拆除了武岳庙后,工程方会重修一座全新的武岳庙。“我们这里已经把那些拆下来的砖石、木梁等武岳庙的重要构件都编了号,重建的时候会最大限度的再利用上去。”面对施工方的这种说法,一位考古人员很无奈地表示,即使拆除了这座武岳庙后,再利用拆迁下来的材料新建一座,那也绝对恢复不到之前的那种效果。
据考古人员介绍,武岳庙始建于宋朝,被拆除的是明清时代的遗址。“当时县西巷在改造期间说的是要对武岳庙计划落架重修。”但现在施工方用拆除后重建的方式来试图维系这座古建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最最最不提倡的方式”。这位考古人员说,虽然规划部门之前已开始对该建筑所在地块的规划及建筑方案进行了公示,但他觉得设计上还有很多方面欠考虑。“虽然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有很多方式,拆不拆也都得看实际情况,但作为武岳庙来说,我觉得可以在不拆除的情况下进行修缮,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
“保了8年还是被拆”
据济南市考古所所长李铭回忆,8年前重修县西巷时,武岳庙就差点被拆,当时济南市考古所作出了很大努力才将其保护下来,但保护了整整8年后,它最后还是被拆毁了。
而在去年10月,规划部门也对武岳庙所在地块的规划及建筑方案进行过公示,并且设计了两套方案来对其进行保护。但两套方案中,“落架重修”则是设计施工方的首选。当时不少考古人员和文物保护人员反对“落架重修”方式,他们认为,武岳庙可以直接在原址上修缮,而无需拆除后再重建。
“事实上,对于亟待修葺的古建保护有很多途径。”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国外,比如英国,部分古堡都是由政府用低廉的价格,象征性地租赁给商家或用作他途的个人。但与此同时,政府会要求租赁方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古建筑,并予以法律上的制约,而并非将其拆毁后再进行重建。这样的方式既延续了古建筑的生命,同时也能够为租赁方带来经济利益,从而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像济南此次如此‘蛮横’地将古建筑拆除重建,显然是欠考虑的。”(文 陈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