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考试挟带(绫本),这件绫本上用蝇头小楷写满了《论语》等文章,是清代科举考试考生藏于袖中用于作弊的。
清代广东三状元之一庄有恭考中状元的小金榜。
清光绪五年扶正室婚书。
民国时期的婚书。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丁丽琼 通讯员 钱淑仪 任莉) 考试作弊,在现今社会并不少见,殊不知,在清代科举考试中,也有考生用“挟带”来作弊!昨日,《岁月回眸 粤海拾贝——馆藏档案珍品展》在广东省档案馆开展,一批极富广东特色的档案精品公之于众,其中清代科举考试的小金榜、考试挟带等让观众大叹“开眼界”。
330件展品近半数首次与公众见面
展品330件(组),其中档案资料仿真件121件(组)、照片174张、实物35件,均为馆藏100多万卷(件)档案中遴选出来的精品,上起明代末年下至2010年,时间跨度近400年。这些档案珍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广东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引领人们从不同的侧面感悟广东发展的历史变迁。其中近半数展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揭示了许多历史事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
展览分四条展线、一个中央展台,四条展线分别按时间顺序展示了馆藏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档案、照片和实物,每个时期都配衬了极富时代特色的背景图。
考试挟带藏在袖中作弊
明清时期的重点展品包括有关开放海禁、“一口通商”和广州十三行的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朝末年香港九龙关地区图,清光绪时期两广总督关于工商界前往美国参加博览会的布告,清代乾隆时期的土地契约等,其中尤以清代科举考试的小金榜、考试挟带等引人瞩目。
“金榜题名”大家并不陌生,据了解,金榜有大小两种,小金榜奏呈皇帝御览,大金榜则张贴于长安门外。展品中有一张小金榜,为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御览所用,状元是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人庄有恭。据介绍,在清代,广东先后有过三位状元,分别是庄有恭、林召堂、梁耀枢。其中,庄有恭的建树最大,历任台阁大臣、封疆大吏、学政、总督等职。
隋朝以来的1300多年里,科举考试制度一直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固定方式,也是读书人获取功名的惟一途径。一旦金榜题名,就意味着从此飞黄腾达,富贵荣华。为此,有考生铤而走险,通过各种方式作弊。展品中有一件考试挟带(绫本),用毛笔蝇头小楷手书了《论语》等文章,密密麻麻,字体清秀。该绫本还是双面,当年考生藏在袖中用来作弊。
清光绪时期休书
展品中,有在一封清光绪时期的休书,长约60厘米,红纸黑字,从休书的内容中可得知休书缘由:任氏系河南人,水灾时来到山西,嫁入郝家,只育有两女,后来任氏从老乡处获悉家中父母重病,便经常偷取家中物品,不知送往何处,因而被“逐出郝门”,后面还有立休书人及族长的签名。
“扶正室”婚姻证明
据藏家梁伟东介绍,“扶正室”婚姻证明是二房太太“晋身”为大房的凭证;再醮婚书则是寡妇再嫁的“许可证”,妇人丧夫或被休后,夫家的族长会开具再醮婚书,“宣告寡妇可以有再婚的自由”。
民国婚书样式可自选
还有两份民国38年的婚书堪称“华丽”,长宽约有30厘米,为丝绸制作,用暗色的花纹装裱,中心的丝绸为粉色,四角饰有荷花、牡丹、燕子、鸳鸯、蝴蝶等图案,色彩纷呈,左下角竖行写着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持人,并盖有印章,且新人均是广东省增城人。
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丁丽琼
通讯员 钱淑仪 任莉
本版摄影 实习生 陈卓达 信息时报记者 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