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百年老宅效果图(老会馆)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新旅客服务中心已建成。
“镇窑1728”全国直营店统一标准的店面外观。
近年来,江西景德镇一座古老的窑房成为海内外媒体追逐的瓷都新亮点,成为海内外钟爱陶瓷文化人士追慕的盛世新风雅……
千年窑火,华丽无与伦比;古窑复烧,文化创意传承。
弹指一挥间。当时间走进辛卯年,步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进程,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也迈向全新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满眼绿意、充满希望的春天,景德镇陶瓷发展文化模式如何演绎新的裂变?其“十二五”如何规划?且听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壮志豪情——
非凡5年,古窑巨变。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文广(文物)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忱帮助下,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事业产业比翼齐飞。“十一五”期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谱写了一篇篇瓷都新传奇。古窑瓷乐团的天籁之音,响遍了世界。古窑民俗博览区明清瓷窑复烧,将瓷都一次次推向了世界,让景德镇多次成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主角。机制创新,事业推进,还要靠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主任、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武平正是这样一位热爱家乡、追求事业理想、具有极强开拓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文化企业家。
即将起航的下一个5年,陈武平带领的古窑民俗博览区将着重推进旅游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瓷都品牌价值,走有国际特征、瓷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其中包括古窑民俗博览区将积极构筑的六大核心项目:
在未来5年的发展中,陈武平无疑将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放在了首位。他积极重点推进节能减排,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市场辐射和资源规模;依托景德镇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发展“景德镇历代古瓷窑保护与开发”“景德镇传统名瓷乐器演奏”等特色文化及特色优势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景区,提升整个博览区生态环境。
2009年清代镇窑复烧成功,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镇窑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蛋形柴窑,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2010年明代葫芦窑复活成功,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全程录制长达90分钟,预计今年4月份全国播出。同年,古窑瓷乐团全年演出4000余场次,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景德镇历代古瓷窑保护与开发”和“景德镇传统名瓷乐器演奏”两个项目分别拿下了全省旅游景区最佳创意和优秀创意大奖,成为全省唯一获双奖的旅游景区。全年旅游收入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进入江西“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全国网民最喜爱的江西景区”的行列。
在大步迈向国家5A级景区行列时,古窑民俗博览区还将严格按照5A级景区标准稳步推进多项软、硬件建设。博览区将规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1万平方米的大型景德镇特产购物天堂,这也将会是一座集陶瓷、茶叶、旅游纪念品等为一体的景德镇地方特产一站式购物中心。在未来的博览区,环保厕所也将按星级建造,并以陶瓷文化为背景。此外,该博览区还不断创新对导游的管理模式,提升导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正是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成功保护传承了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通过具有震撼力的系列复烧创意活动极大地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和国内外知名度,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两年来,瓷窑复烧的窑火熊熊燃起,再一次点亮了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传奇。
下一个5年,古窑如何续写新的传奇?在陈武平心中,蓝图已经有了清晰的轮廓。
陈武平名片上是青花瓷瓶掩映下的“镇窑1728”图案,反映出陈武平内心的“野心”之一:打造“镇窑1728”陶瓷品牌!
陈武平的梦想是:古窑制瓷以“镇窑1728”为品牌,以镇窑烧制品为载体,向中外游客展示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成型、柴窑烧炼的特征,展示以唐窑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陶瓷的风采和神韵;将“镇窑1728” 的陶瓷品牌直营店开遍全国。
为什么要取名“镇窑1728”?这个问题,影星唐国强也问过。
“公元1728年是督陶官唐英到景德镇督陶的第一年。唐窑代表了景德镇传统陶瓷的最高水平,‘1728’具有鲜明而特殊的瓷都特色和象征意义。”陈武平说,“打造‘镇窑1728’陶瓷品牌,就是为了改变国人对景德镇陶瓷地摊式展销的印象,提升景德镇陶瓷品牌形象,将瓷都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众所周知,古窑民俗博览区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江西可谓首屈一指。要想让古窑民俗博览区呈现出更多的文化亮点,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圈中打响知名度,古窑的确需要“印象”,用新型LED灯光扮靓古窑夜景。拍摄“古窑印象”,正是陈武平未来5年蓝图中的大胆构想之一。
陈武平满怀豪情地描绘他构想中的“古窑印象”——以景德镇浓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景德镇的民俗文化、制瓷技艺、古老传说和神话,让景德镇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并将实景演出,比如瓷乐队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法再现古代制瓷全过程。由此,充分展现古窑景区内的古建、植被和水景等造景元素,彰显景德镇特色和文化底蕴,营造幽雅意境,打造全球首家陶瓷夜景,将千年瓷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制作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向世人推出。项目建成后,古窑将成为全球首家24小时开放的夜景景区。“古窑印象”相当于“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印象”和“大红袍印象”的续篇。
“夜景的打造将进一步提升瓷都宾馆业、陶瓷销售业和周边景区的品位,为瓷都旅游业带来质的飞跃。”陈武平说。
瓷都景德镇是唯一凭借特产而名列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2006年,国务院将“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何更好地传承瓷窑的营造技艺,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陈武平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明清柴窑的复烧,就是例证。800年前的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和御窑厂青窑、龙缸窑等也都列入了陈武平复烧的名单。
陈武平说,复烧古瓷窑,是向全世界证明景德镇千年制瓷史,也是为了证明瓷都烧窑技艺不会断代。柴窑营造和烧窑技术,如果随着老一代艺人的远去后继无人怎么办?逐年复烧景德镇历代的典型瓷窑,恢复明、清圆器、琢器等传统作坊的手工制瓷生产,就是保护瓷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还原历代窑炉原貌,真实再现陶瓷历史文化,已经成为古窑的责任和使命。
古窑民俗博览区将联合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景区内建设“历代古陶瓷展示中心”,用大量古陶瓷实物来反映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的辉煌和成就。
同时,更新完善建筑群内各项设施,建成“中外陶瓷艺术创意交流的中心”,以进行陶瓷艺术创作、展览、研讨、拍卖等活动,成为高品位、高效益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会馆就是当年的‘驻景办’!他们见证了当年景德镇的瓷业辉煌,我要将他们一一还原!”陈武平的蓝图中还有这样的梦。
为了准确还原景德镇市各会馆本来模样,陈武平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他搜集到的会馆中,共有27座。27座会馆的历史变迁,会馆当年发挥的作用,每座会馆原址在哪里,现在变成了什么,他都了如指掌。
陈武平说,会馆是景德镇这座城市辉煌历史的见证,把他们集中复原到古窑景区内,也是将瓷都的文化遗存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2011年起,古窑将保护和利用景德镇民俗文化,保护性重修景德镇历史会馆。历史会馆建成后将作为“永不落幕的陶瓷馆”向世界友人展示出最美的景德镇元素——陶瓷,进一步丰富古窑的旅游内容。陈武平在“十二五”期间还想争取将瓷乐搬上央视春晚,争取让上海世博会江西馆落户古窑。
蓝图美好,信心十足。陈武平说,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景德镇市文广局的带领下,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一定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