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会馆惊现上百幅乾隆时描金彩画(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2-25 14:28   来源:

  像一片片美丽的彩云飘在空中,清朝乾隆大批珍稀彩画现身阆中陕西会馆,会馆维修让彩画重见天日。昨日下午,这批彩画已经从天花板上取下来,异地封存保护,等待专家对那些色彩斑驳的彩画进行修复还原。

彩画祥龙

  会馆维修天花板惊现描金彩画

  “天花板上有196幅,大殿的梁、方、柱子上还新发现了500平方米的彩画。”昨日下午,阆中陕西会馆抢险修缮技术负责人李华礼告诉记者,位于阆中公园路上的陕西会会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受损。他们从去年就进场进行维修。

  李华礼说,最早发现大殿天花上有彩画的是几个施工的民工,当时他们将房上的瓦片拆开后,清理屋内遮灰避风的天花板时,发现灰尘遮挡下的天花板上全是一块块彩色的图案。“我们当时没搞懂,看起来像一片片彩云飘在空中。”由于光线较暗,维修工人借助手电筒光才看清楚,细细一数,前中后三重大殿内竟有上百幅之多,当即就停止施工,向阆中市文管所报告。

  风雨飘摇270年后重见天日

  经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专家辨认确定,这批彩画形成时间当为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由于数量较多且保存较好,十分珍稀。据考证,阆中陕西会馆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当年在阆中的陕西籍商人发迹后,联合购置土地,在阆中城郊修建该陕西会馆,以作为“迎神庥、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的场所。现存前中后三殿以及东西耳房,大殿占地870余平方米。

  斗转星移,几经周折的阆中陕西会馆大殿成了阆中蚕种场办公用房。上世纪70年代初,大殿装修时将天花板遮盖,这批彩画因此“深藏闺中”。“可惜时间久远了,大多数彩画已经严重褪色,有的画面已经剥落或残缺,无法完全辨识,从保存下来的彩画来看,这些彩画算得上是有分量的文物”。李华礼说,阆中陕西会馆具有两大特色,年代久远,用材比川南地区的古建筑大器;建筑装饰精美,艺术价值较高。

  神奇彩画全是民间艺人杰作

  “这些都是民间艺人的杰作,”阆中市文管所副所长刘富立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阆中陕西会馆是当年在阆中的陕西商人的办公楼,“他们装修得比较豪华,这些彩画就是天花板上的装饰图案。”

  天花板上的彩画图案分别以龙凤、麒麟、飞禽走兽、山水花鸟、奇石宝瓶等为主。刘富立介绍在当时,描金彩绘十分盛行,大殿天花采用描金彩画,既能彰显会馆豪华气派,又能对穿斗结构的建筑起到遮灰避风和装饰的效果。“这些彩画,全部采用矿物颜料辅以描金修饰,至今颜色如新,在现存的古建筑中保存的已经非常稀少。”

  “原来计划就地保护,因为大殿维修,怕损伤天花板上这些彩画,”刘富立说,最后,他们建议,组织多名专业人员对这批彩画进行全部拆除,按照原来的方位、顺序进行编号,封装保存。天花板上的彩画都绘在一块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木板上,“以后再请有彩画修复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还原。最后再按原样放回天花板。”

  据介绍,阆中蚕种场修缮完工后,将演变成中国蚕桑博物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阆中会馆 乾隆时描金彩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