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红:中国书画的修复与保护
http://www.socang.com 2011-02-23 10:44 来源:文物天地
编者按:2010年12月18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十七讲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专家张志红女士主讲中国书画的修复与保护。
张志红出身书画装裱世家,其外祖父是民国时期的中国书画修复业两大流派(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大树斋和上海汲古阁、刘定之装池)代表人物之一的刘定之先生,其父张耀选先生1954年入故宫博物院,组织领导了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画的揭修工作。张女士从事修复工作30余年,在书画保护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独到的见解。
中国书画的装裱历史
中国书法和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装裱工艺使书画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流传。
书画装裱最初起源于古人观赏、收藏绘画的要求,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优良系统,是我国的艺术遗产之一。
书画装裱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为什么会形成手卷、挂轴、册页的形式,这些问题在能够查到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明确的记录。最早的记录大约在晋代以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同任何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自己独特的发生和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及变化。
汉代到晋代时期,造纸的原料、工艺还不高,抄出的纸很厚,不需托裱连接就能成卷。晋代有托裱工艺,但技术不佳,通常连接到一丈以上的长度,便于展示。
南北朝时期,书卷有了初步的定形,书卷装裱的形式比较简单。
唐代,有关书画装裱的记载较晋、南北朝时期多。最初在竹简上书写,横向展开阅读,所以都是卷轴形的。唐代在书画装裱上的最大发展与收获,是继卷轴之后出现和运用了挂轴、册页形式,它标志着书画装裱的三大基本形制已基本完成,标志着书画装裱初级阶段的结束,标志着装裱将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宋代的书画装裱既继承了唐之前的传统工艺,完善了挂轴与册页的装裱,又独创新格。宋代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把当时所藏书画真迹按年代、优劣分成若干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绫锦、檀纸、轴头加以装裱;对其包首、天头、隔水、惊燕都有具体的规定。“宣和装”是装裱史上的最高峰,又称“宋式裱”,是宋徽宗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号(1119-1125)而得名。“宣和装”的装裱形式得到了帝王的赞赏、书画收藏家的喜爱及历史的承认,在当时独树一帜,形成了正统。
宋宣和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装裱品式“龙鳞装”,也称作“鱼鳞装”或“旋风装”。这种款式非卷非册,外观为卷轴,展开后是层层相错的页子。这种款式现在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宋代以前书画原装裱的原件保留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了。
元代社会变化较大,南宋时期建立的画院瓦解,绘画受到了打击,在书画装裱上没有创新,从装裱的款式到材料上与唐宋大致相同。
明代书画装裱的发展不亚于宋代,补充与改进了宋代装裱上的不足之处。苏杭一带有许多裱画店,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装裱法和样式,对后来的装裱工艺的发展和形式的多样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明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较多,有很多还是原装裱。
清代存留下来的书画装裱形式多种多样,品式有简有繁,是历代的汇集融合。现在能够见到的清代书画原装裱和历代书画的清代改装裱很多。康乾盛世和晚清时期的装裱各具显著特点,总体看来书画装裱的发展同时代的发达或衰落是趋于一致的。清代的裱法到现在都保存得特别好。
民国时期,民间私人装裱行业较兴旺,特别是一些有书画装裱历史渊源的城市更为突出。民间裱工又因北方、南方传授不同,手法各异,形成了“北裱”和“南裱”两派。“南裱”是指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裱褙工艺,也称“苏裱”,其特点是裱件平挺柔软,配色素净淡雅、古朴大方、和谐统一,装制切贴,整旧得法,裱工精湛,有“吴装最善,他处不及”的美誉,并对其他地区的装裱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北裱”又称为“京裱”,是受“苏裱”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同时受到宫廷的影响,其裱件特点是色彩瑰丽大方,裱背厚重,给人以高贵华丽之感。这两个裱法所用材料基本是一样的,只是手法、做法、工艺上有一些不同。总的来说,“南裱”典雅,小巧玲珑,书香味浓厚;“北裱”奔放,气势磅礴。北京故宫的装裱老师傅都是从南京、上海过来的,所以是南派裱法。
装裱的过程
装裱字画简称裱画,包括对纸和绢质地的书法、绘画的托裱、装裱,古旧书画的去污、揭补等,过去有的称作“装潢”“裱褙”“装池”,也有称之为“装褙裱轴”。
装裱新的字画,在作品的四周镶上绫或绢的边框,在背面裱上一层或数层纸,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画心更为牢固,更好的保护画心,而且也便于展开、悬挂。历代传世书画以及出土的书画或者由于原装裱不佳,发生空壳脱落,或者由于收藏保管不善,糟朽断裂,虫蛀鼠咬,在流传过程中被撕裁割,或者由于长期被埋在地下,朽烂叠粘,就需要重新进行修复装裱。需要重新修复装裱的书画,我们都是采用传统的修复装裱技术进行揭裱修补。我国的裱画历史悠久,传统书画装裱品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裱画的品式是根据画心的大小、形式、裱后用途等方面决定的。裱画时上下都有尺寸,应该根据房间的大小高矮来决定,裱完挂在墙上,人眼平行看过去的高度要合适。颜色上,传统的颜色只有米色和湖色,现在也注意到了要和室内的装饰匹配。
传统的书画装裱品是有多种多样,大致可分挂轴、手卷、册页等三大类。裱画的品饰,是根据画心的大小、形状、裱后的用途等方面决定的。
新书画不论何种形式,其装裱过程都可以分为托画心、镶覆、砑装三个大步骤。托画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序。
旧书画的修复过程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将画心分离下来,清洗干净画心上的污渍,修补画心上残缺的部分,全色接笔。后边的工作就与装裱新画的工序基本相同了。清洗时,将书画平铺在案子上,用80摄氏度的热水进行清洗,一直要清洗到清水由黄变清了才可以。清洗之后,把画心铺在案子上,如果是纸本的,可以先托命纸(指直接托附在画心后面的托纸,在揭取时极易受到损坏,对于画心来说性命攸关,因此叫做“命纸”)。另一重要工序是全色,就是将修补后的丝绢、纸张染上与画心周围接近的颜色。北京故宫的修复理念是,一定要修的让人从四面看不出来是修补过的。纸本的书画修复全色起来比较绢本的要好一些,绢本的也要达到一面光,从正面基本看不出来有修复痕迹。全色完成以后,后面的工序就跟新画的装裱方法一样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新画的装裱还是旧书画的修复,对画心的处理都是关键的。如果画心没有托好,留下一个折印,整张画裱完以后这个折印还是会一直存在。
装裱一幅字画要求达到四点:平、软、薄、光。平,是指画打开之后很平整;软,是浆糊的量要用得合适,多了就脆了;薄,是指纸要用的薄;光,是在最后一道工序——砑装的时候,一般先打蜡,在用鹅卵石砑光。我们用的是纯川蜡,熬化后倒出来是白色不透明的,打蜡以后砑完再卷,手摸的感觉特别光。琉璃厂卖的川蜡兑了其他东西,是半透明的,用了这样的蜡,砑完之后不够光滑。
中国书画装裱的各种款式
书画装裱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挂轴、手卷、册页,每一大类中因装饰和做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种。
挂轴分别有一色式、两色式、三色式、宣和式、纸镶绫边式、镶锦眉式等。手卷分别有纸撞边、纸套边、绢转边等。册页分别有蝴蝶装式、推蓬式、经折式等。另外还有镜片、横批、屏条、对联、通景屏等不同的式样。这些式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色式装裱(01)
正面只装裱边和天地头,用料和色泽一样,全用绫或全用绢作成。不贴惊燕。
惊燕,亦称“绶带”,原只是贴在画的天头处,有蝇燕等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就可惊走。后来用它作为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天头上,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现在日本装裱还有用活动的飘带。
一色式装裱有挖镶和正镶两种。挖镶是根据画心的尺寸大小从整块绫子或绢挖下来,比较浪费材料;正镶是按照画心的尺寸裁出镶活的边和天地头,在画心的正面镶上绫边。
二色式装裱
正面由圈档、天地头和惊燕组成。圈档(镶在画心的边和隔水)颜色随画心颜色配制,天地头一般用青色,惊燕颜色与圈档颜色相同。传统的两色式装裱也分挖镶和正镶两种。
三色式装裱
与二色式基本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颜色比圈档稍深,惊燕颜色与副隔水相同。
旗杆边
不加宽边,两边各镶一条从下至上的小边。旗杆边可以裱成一色的,也可以裱成两色的。这种装裱法只是在现在的新画上有,传统的装裱没有。
宣和式装裱(02)
这种款式是北宋时期宣和内府装裱形式的创新,不镶宽边,只在画心四周镶古铜色小边,上下镶隔水、副隔水,上镶天头和贴惊燕,下镶地头。宣和式装裱看着比较典雅,一般斗方的书画用这种裱法。
手卷的装裱形式有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三种,虽然装式不同,但规格基本一致。其整体结构分为画心、引首、天头、拖尾、隔水和副隔水等部分。天头是用以装饰和保护画心的,引首用来题写手卷名称,拖尾是留给鉴赏者题词用的。为了使天头、引首、拖尾与画心分清眉目,增加美观,需要有一相隔的镶条,这就是副隔水和隔水。
册页由一张张对折的硬纸板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阅。册页有三种样式,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经摺式),较小的竖条称为“折子”;也有的裱成单片,称为“散装”。
另外还有镜片、横批、条屏、对联、通景屏等不同的式样,这些样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画幅来决定。
裱画的工具(03--15)
书画装裱所需用的工具包括棕刷、墩刷、排笔、马蹄刀、裁纸刀、砑石、川蜡、画绳、丝带、针锥、起子、市尺、裁尺、裁板、晾杆、透视台、浆团、活页板等。画裱好后,可以做一个包布或画套,存放时要避免挤压。
书画的保护
和青铜器、瓷器相比,书画的收藏与保护无论是在室内的环境和温湿度上的要求都更严格,必须随时查看藏品室内的温湿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恒温恒湿,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50度左右。不适宜的温度对书画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一年四季温湿度相差很大,书画容易产生伸缩,温度高、湿度大容易滋生霉菌;冬天湿度过低,天气干燥,就会造成书画的材料老化酥脆。将书画文物保存在密闭的箱柜或囊匣内,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有害气体的破坏作用。
另外,在取放书画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很多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情景,画拿过来,两手一提,这是不对的。一般要在桌子或案子上打开,一个人拿天头,一个人拿地头,打开时千万不要折了书画。书画的修复和保护是有连带关系的,修复不当会造成更多损坏。如果损坏的不是特别厉害,就不要修复。
提问环节
提问:明清古画上长出霉斑怎么处理、修复?放樟脑丸是否有帮助?
张志红:只要温度、湿度够,霉菌的生存能力特别。白霉比较好办,拿出来晒一晒,杀菌。黑霉、红霉不是特别容易去除,杀菌以后也不一定能去掉。如果小面积的,先不要揭它,如果面积大,就要重新揭裱。
可以修复,使黑的红的颜色变浅,但还是可以看到。纸质材料不能用药水,药水能把霉菌杀死,但是会留下水印。
樟脑丸可以用,但味道太大了,画也不太好闻。买一点樟木板或樟木屑摆在旁边就可以了。
提问:裱完以后,怎么看出来接笔的线条走向?
张志红:我们是由美院的老师培训过的,但终归不是专业画家,大面积的接笔都是由专业画家来接,小面积的由我们自己来接。
提问:已经有了虫子,但又不是特别严重。樟脑能赶走虫子吗?可以修复吗?
张志红:先把虫子都掸掉。樟脑能赶走虫子,但味道比较大。虫子咬绫、绢等蛋白质比较多的地方。也有的是装杆的时候,虫子从杆里往外钻,一直咬到外面。局部修复不容易平整,整体修复会好些。局部修复的时候要把后面的覆背纸揭掉,把命纸揭掉,比较麻烦。
提问:苏裱和扬州裱在流派上有什么区别吗?
张志红:基本区别不是特别大,只是在款式和手法上有一些差异
提问:您对日本的裱派怎么看待?
张志红:中国画还是用中国的材料比较好。日本的材料结实,纸纤维长,纸的拉力好,但跟中国纸的性能不一样。
提问:裱好的书画不平,有什么补救的措施?
张志红:因为天气的关系,到冬天这张画就不平了,很可能到夏天潮湿季节又平了,这没有办法。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