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前几天,家住胶州胶莱镇南王疃村村民王先生来到村东大沽河取沙时,意外在河岸上发现了一处“古墓”,在“古墓”内还有三个古代破碎瓦罐。昨天,记者接到消息后与胶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调查,通过出土砖头、瓦罐碎片以及“古墓”构造方式,初步认定这是一处距今900余年,始建于宋元时期的古井。古井发现对于研究大沽河的形成年代有重要实物价值。
河道发现古井
“我在大沽河河道里发现了一个‘古墓’,为了保护它不受破坏,请你们赶紧过来看看。”昨天上午,胶州胶莱镇南王疃村村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因家里地面出现了几条裂缝,他准备用沙和水泥将裂缝堵死。于是,2月8日上午,他拿着铁锨来到村东侧大沽河河道里取沙。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发现,在河道一段土坡上露出了一些黑砖,他用铁锹铲了几下,眼前景象让他惊讶不已,松动的泥土坍塌后,露出了一个砖砌的“古墓”,在“古墓”里他还找到了三个破碎的瓦罐。拿着瓦罐残片,他找到村内一些老人,但老人均不知道“古墓”的来历。他便立即与记者取得了联系。
古井建于宋元年间
昨天上午,记者与胶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现场。“古墓”位于大沽河河道底部的一处土坡上,高约4米,由众多约15厘米长黑色砖头组成,内部呈倒圆锥形,洞口窄小,底部位置较洞口宽大许多。记者注意到,这处“古墓”与以前发掘的古代墓葬形状截然不同。在位于“古墓”坍塌处底部,还留有一些古代残碎瓦罐碎片。
“根据形状和出土文物以及泥土断层来说,这是一口古井。只不过后来被人们弃用填埋。”胶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仔细勘察这些黑砖、瓦罐残片以及 “古墓”构造方式,初步判断,此处遗迹不是“古墓”,而是距今900余年、始建于宋元时期的一口古井。这口古井建在大沽河河道边,说明主要为当时当地人日常用水所建。
对大沽河研究有重要价值
据胶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大沽河流域位于胶东半岛西部,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整个流域面积达到4631.3平方公里,是山东半岛最大的河流,也是青岛市区唯一的大型河道。它每年向青岛供水8000万立方米,占岛城全年用水量的46%以上,被称为岛城的“母亲河”。大沽河,古称沽水,沽尤。沽尤名称最早见于 《春秋左氏传》记载,沽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
“古井就是一处日常取水之处,本身没有多大研究价值。但对于大沽河起源而言,却有着重要实物作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大沽河起源目前仅限于一些文史资料记载,古井的发现对大沽河形成年代有重要实物研究价值。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对此处古井进行发掘并绘图整理保护。(牟成梓 孙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