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落花香(国画) 区广安作
文/朱万章
在当下传统文化热的大环境下,中国画坛也出现了一种回归传统、弘扬国学的风尚。之所以称为“风尚”,是因为这种传统回归不是“复古”而是“复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画创作的另一种潮流。他们摒弃了那种食古不化的教条,在传统中发掘新意,在古韵中找到精神的归宿。虽然他们不占主流,但却在多元化的绘画发展形势中,自鸣天籁,独树一帜,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身为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的山水画家区广安便是这支生力军中的一员。
区广安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画坛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他的山水画不仅在岭南地区广为人所熟知,在拥有美术话语权中心的北京地区,也一样被人所认知。2008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之时,京城美术界的名家或撰文推介、或亲临展场热捧,盛极一时。京、粤两地的报刊均以大篇幅报道画展盛况,广东的报纸更以“区广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引发热议”为题跟踪“追击”,挖掘引发“区广安现象”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土壤。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于区广安画风代表了目前中国画界的一种倾向。那就是:当人们在大量地吸收西方绘画养分改造中国画的同时,有一部分人发现,回到中国画的本体、弘扬传统绘画的精髓已经是时不我待的事。他们在李唐、刘松年、马远、黄公望、倪云林、文征明、董其昌……等宋元以来的绘画名家中寻找绘画的灵感,并结合写生,将古人与造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既具有古意也不乏现代气韵的新的绘画范式。正是这种传统复兴的创作模式,代表了目前人们的一种审美需求。
有意思的是,这种状态很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广东、香港地区的广东“国画研究会”。当时,以温其球、卢镇寰、冯缃碧、李研山、卢子枢等为代表的画家,深感国画受西洋画和东洋画影响太深,积弊尤多,因而提出创立一个旨在复兴国画传统、力避画派靡弱积习的广东“国画研究会”,得到了广东中国画学界的热烈响应。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册会员最高峰时多达182人,甚至有“凡在吾粤稍能研究斯学者,几乎人人皆为会员”的说法。
虽然由于1938年日本占领广东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团体活动即时停止,但其画会的个体成员却一直坚守创作理念,将其画学传统传承下来,开枝散叶,绵延至今。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有当初创会者卢子枢。1949年以后,在动荡的岁月中,卢子枢及其弟子如袁伟强们仍然能守望传统,在新时代环境中经营着那片圣洁的艺术园林。如今,作为袁伟强的嫡传弟子,区广安揭橥大旗,承接着“国画研究会”的学脉,在其绘画创作中抱朴守一,不为外界纷繁复杂的声音所叨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著名美术史学家梁江先生称其画“气脉流畅,气象宽博”,“透露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一贯意趣与深厚涵养”,既是对其画风的精炼概括,也是对其绘画精神的高度肯定。
(作者系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