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刚和他的扑克牌珍品
扑克牌是一种大众娱乐工具,一般市场上看到的都是统一规格的54张牌,只不过J、Q、K和大、小王等花牌的设计会略有变化,但走进位于北京报国寺的中国扑克博物馆,大小形态不一、材质题材各异的上万种扑克,会改变很多人对扑克的认识。
文化意义大于藏品市场估价
中国扑克博物馆的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主任李维刚在收藏界是知名的扑克收藏家,专门收藏扑克已有30多年,至今,他所藏的扑克已达3.8万多种。在他的扑克藏品中,有牌面比大号杂志封面还要大的日本扑克,也有小如半个火柴盒的。这些扑克的材质更是稀奇,水晶的,塑料的,骨制的,竹制的,金箔的……细聊之下记者才得知,这些还算不得什么,民间艺人为其特制的烙画扑克、紫砂扑克才叫稀罕。
李维刚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热爱收藏,但专门收藏扑克,始于他的大学时代。“因为喜欢旅游、美术、摄影、收藏,而扑克恰好可以将这四项爱好集于一身。”1978年,在黄山,李维刚收藏了第一副风景扑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家乡天津的文化一条街,他每周必逛。出差在外,各地的文化用品商店成了他寻找的目标。在天津高校任教的那些年,他专拣别人不爱跑的偏远地区去招生,“因为自己别有企图”。为了寻找“天津新客站”和“南市食品街”这两副寄托着家乡情结的扑克,到北京工作后的李维刚整整花费了10年心血,最终才在天津第四印刷厂的一位老工人家中找到。
在他的眼中,扑克不仅是玩耍的东西,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在其收藏的扑克中,李维刚特别向记者介绍了一副唐诗书画超级桥牌。1994年,外交部曾经以这副牌为“国礼”,赠送给了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58个国家。李维刚拿出该副扑克的模型说:“这副扑克是由104位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联合创作完成的,每张牌上的诗句首字都对应了牌面的数字,比如,方片A上的诗句是‘一生好入名山游’,梅花2上的诗句为‘二月黄鹤飞上林’,牌面右侧则是对应诗句的中国画。现今要集合这么多名家的力量来打造一副扑克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维刚向记者透露,他手上有辗转得来的该扑克原版158副中的一副,有人曾要出10万元购买,但他一点都不动心。“在我看来,这副扑克是无价的,个人出多少钱我都不会卖;但如果有一天,国家的博物馆需要,我一定捐赠。现在许多人玩收藏都把升值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我认为,收藏首先应该看的是文化方面的价值,能否升值要放在第二位。作为收藏家如果只想着升值,收藏就没有了乐趣和意义。”谈起自己30多年的扑克收藏经历,李维刚感慨地说:“我到各地去,收藏界的朋友经常将他们收藏的扑克珍品无偿送给我,这里面是亲情、友情,是为了推动扑克文化,其中的价值远远高于藏品本身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