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武汉的当代艺术家(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2-10 14:14   来源:荆楚网

董勍

武星宽(左)与蒙古牧民交谈

张琪

  提要

  发起于1985年的“85新潮艺术运动”,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而鲜有人知的是,武汉就是这场运动的策源地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今,在昙华林艺术区、各个高校艺术院系,或是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个人工作室,仍然悄然活跃着一些默默奋斗的艺术家,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期盼在艺术造诣上达到理想的高度,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艺术理想。近日,记者采访了三位活跃在武汉的当代艺术家。

  董勍:拒绝在“温室”中成长

  出身艺术世家的董勍,完全可以过上更优越、更“艺术家”的生活,在上海或北京的艺术圈中如鱼得水,但他却并没有这样选择。从1997年起,董勍先后游走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10多年过去,他终于在武汉定居下来,经营着自己的美术培训学校,安然享受着亲手创造出来的价值感。

  董勍自从呱呱坠地,命运就和美术联系上了。父亲是湖北美院的油画家董立,受家庭的影响,他5岁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训练,加上8年的美院科班学习,艺术才华逐渐崭露头角,毕业创作便被一家机构收藏。

  1996年,23岁的董勍从湖北美院毕业,分配到一所高校任艺术系教师,带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还兼任班主任。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上事务性的工作缠身,经常晚上九点多还在开会,这与他感性随意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直接后果便是,他发现自己没有了任何创作灵感和激情。不到一年时间,董勍便辞职前往了北京。

  北京不仅有着最丰富活跃的艺术氛围,对董勍来说,更有在外人看来少有的幸运。他的表姐夫妇是中央美院圈内知名度极高的雕塑家,叔父也是一家艺术机构领导。刚开始,董勍很感激他们的照顾,但随后很快便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融入这个圈子,每当他认真地创作出一幅幅颇见功力的作品后,外人认可的还是他身边一股无形的“关系气场”。

  为了创造自己的价值,董勍去了上海,签约使馆区一家欧洲画廊,一幅油画《LUCIA(露西亚)》便卖了两万美金,但后来还是发现这“气场”跟随他来到了上海。面对家人的保护和关照,董勍感觉,这些得到的并不踏实。董勍再次冲了出来,只身前往深圳、广州、珠海,期间做过美术老师、设计师、自由艺术家。以往不论是生活,还是专业资源,都太过顺利,而离开了家族的帮助,一切都要靠自己,这段日子过得非常辛苦,有人说他自讨苦吃,但他却从中得到了宝贵的人生经历。

  这些年的游历,他在宋庄、在798,在黄浦江边、苏州河畔,流连于各种高端展览、衣香鬓影的派对,也结交了不少国内外各种流派的艺术家朋友,尽管阅历丰富,但也因始终处于漂泊状态,没有自己的归属感,他并不认为这就是自己追求的“理想国”。

  2001年,董勍回到武汉,继续拿起画笔,投入到他的专业创作中,每年创作五到十幅作品,参加美展、群星奖、油画展等各种官方展览,拿了厚厚一摞奖。向他求学的学生也慕名而来,董勍开始边创作边带学生,到如今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学校和工作室,培训点遍布美术院、竹叶山、三阳路。从最初的亲自授课,到现在带助教,管理、经营,董勍的角色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现在每天都很忙,收入上也许比老师多一点点,但经验积累得越来越多,跟很多家长都成了好朋友。”董勍告诉记者,他很享受目前的工作,学员家长有农民工,也有房地产公司老板,这是个窗口也是一种生活积累,从艺术圈子跳出来,接触了解更真实的生活,对创作提供了更多滋养,“也许在北京上海,生活会比现在好,可是很心虚,现在很踏实,我是在逐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和环境。”董勍说。

  张琪:积淀才能走得更远

  几天前,张琪刚获得“全国陶瓷创新与设计评比”论文金奖。张琪的身份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老师。除了日常教学,他还从事个人陶艺艺术创作。用张琪自己的话说,他还处于积累期,正如陶器本身,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精品从而身价飙升。

  张琪出生在三代艺术世家,小学学习篆刻,中学学习绘画,2001年毕业于湖北美院壁画专业。可在上大学前的一个暑假,张琪拜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国内当代陶艺奠基人李正文为师,开始学习陶艺。在张琪看来,陶艺在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渊源,《人鬼情未了》中经典浪漫的双人手工制陶的片段,更让陶艺充满吸引力,陶瓷材料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在陶艺创作的体验中,他感受到黏土的神奇,从土的塑造、水的调合、釉的润色、火的锻炼中创造出一件件作品,是令人欣慰、愉悦的事情。

  据张琪介绍,在湖北的陶艺圈,作者通常是高校教师,或有着高校教师背景,大家创作的往往是当代风格,更注重观念、个人情感上的体现,在造型上也有所突破,因此在全国来说,湖北的陶艺圈是很有活力的。他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首先聚集起湖北陶艺艺术圈,让艺术家们有个交流的平台。目前,他和江汉大学的一个老师合作办起了湖北陶艺网,从行业资讯、创作论坛,到艺术家介绍一应俱全;同时他也在筹备自己的个人工作室,以便于艺术创作和产品研究。而与绘画工作室不同的是,陶艺工作室对窑的要求很高,因此,他正苦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

  在现实生活中,陶艺作品往往也能赢得不菲的商业价值,比如一些五星级酒店、高档会所的陈设,或是参加一些拍卖会、画廊代售、艺术机构的展览。“全世界拍卖价格最高记录,通常都是陶器作品,而中国的陶艺地位毋庸置疑。”张琪说自己目前还处于一个学习积累的阶段,因为有着高校老师的职业,生活稳定,没有经济压力,因此创作心态比较好,“学习不是为了炒作价格,而是想让自己的艺术走得更远。”现在,除了一些省内陶瓷艺术展览,张琪更多会参加国内一些高规格陶瓷艺术类比赛、展览。去年,他的作品《华丽的MARS》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学陶艺和绘画有所不同,一个好的陶艺艺术家,既是艺术家,又是工匠,物理化学知识也要懂,陶艺创作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技术性十分复杂,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的积累。”张琪说自己现在并不急于进入商业,在市场上走得太快,担心自己把握不了,最终被经销商、画廊牵着鼻子走。“艺术应该是自然而然有感而发的,我希望在艺术上走得更远,让市场主动找到我。”张琪说。

  武星宽:要玩就玩“大艺术”

  确切地说,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的武星宽,是人在武汉的蒙古汉子,蒙古名叫乌兰扎布。他有着蒙古汉子特有的高大身材,一脸灰黑色的大胡子,很有艺术家的范儿。在武星宽的眼中,艺术创作并不是闭门造车,或纸上谈兵,更该是种“大艺术”,融绘画、装修、设计于一体,让创意成为活灵活现的艺术景观,用艺术打造高贵的城市。

  武星宽1952年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十二三岁起,就在乌拉特后旗跟随蒙古画师画唐卡经书插图,不到20岁,武星宽便来到武汉,先后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之所以选择留在武汉,武星宽说是这里荆楚灵秀,人文气息浓郁。

  尽管离开家乡,但蒙古草原瞬息万变、日出日落的美好景色,早已经融入了武星宽的血液和记忆,他的画作也形成了一种“水墨重彩”的风格,恬淡悠远的水墨意境,加上浓墨重彩的色块,蒙古草原的热烈和含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武星宽笔墨浑厚、画风简明的“蒙古风”艺术风格颇受认可,他的《悠悠牧羊》、《醉观乌拉山》等48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文化部、中国文联大厦、澳大利亚美术馆、日本大阪美术馆、纽约东方画廊等收藏。2009年,在保利春季拍卖会上,武星宽的作品《浩气禅风走千山》一举拍下22万元。

  然而,武星宽并不想做个纯粹的画家。“在欧洲访问我就思考,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都是全才,在艺术、建筑、景观、设计方面都很有成就,巴黎圣母院、卢浮宫,从绘画到设计装修,也都是一个人主导完成的,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样的多面手数不胜数,我想做到和他们一样,玩的就是‘大艺术’。”武星宽说。

  1993年,武星宽独立主持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内的设计,1994年则是洪山广场主题系列浮雕设计及制作,而蔡甸广场、随州市大洪山炎帝故里、擂鼓墩旅游景观、神农架旅游景观系列、黄山市世纪广场、内蒙古旅游牧场、巴彦卓尔市国际草原等设计,都有武星宽的大手笔。

  从去年开始至今,武星宽投入了中山舰博物馆的外景项目。武星宽向记者介绍,目前,他正负责奔赴前线、旗语、布水雷等三组雕像的整体设计安装,从小样设计,到翻模、注铜,再到铜材的选择、工艺过程控制,要求都十分严格,有时要经过几轮修改,甚至推翻之前的所有创意,过程痛苦却也快乐,明年底计划安装完毕。

  武星宽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是:设计装饰和创作结合。他认为艺术设计必须要进行画作创作,否则到了一定年龄,创意就会枯萎。专业是实践的基础,从1977年参加工作开始,武星宽便接触到了装修装饰,除了专业学术机构任职,他还是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等机构专家委员,用他的话说,自己在设计圈内“有点意思”。

  家住南湖畔的武星宽,每天还是少不了画画创作的时间,面朝碧波,听着奔放欢快的蒙古音乐,心到手到,挥毫展现着他记忆中的蒙古草原。虽然离开家乡30多年,但这始终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