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专家论证会,讨论在深圳“建立设计博物馆”的可行性。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透露,文化部希望与深圳市政府合作推动建立一个展示、收藏、研究设计艺术的平台。如果落实,这将是深圳首个“设计博物馆”。业界专家认为,建立这样一个博物馆,除了丰富深圳的文化内涵、增强深圳平面设计参与全球传播的流动效能外,也能建立学科基础和研究力量,为深入探讨当代设计提供一个实际的学术支点。
当然,放置于城市整体文化艺术氛围看,设计博物馆仍然只是硬件上的突破,要把硬件功能真正挖掘深化,仍需要设计教育、设计评价体系等软件的进一步建构和完善。
深圳设计的巨大能量迫切需要同等段位的展示平台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研究收藏部主任黄治成说,1999年在全国第九届美展的基础上,深圳申请举办了第一届设计艺术展,当时对现代设计的概念还很模糊,包括学科的划分,对设计的理解,专家评委各有各的说法,存在很大的争议。从那时到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中国设计产业呈几何级数暴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有专门的队伍和机构,去关注和研究设计学科和设计理论的发展。它不同于以科研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也区别于还要兼顾商业效益、继续为社会提供设计服务的行业协会,而是把这些设计资源都整合起来,建立一个“设计博物馆”,无疑是最理想的平台。
深圳平面设计协会正在努力促成2011年“全国设计艺术大展”在深圳的举办,协会主席孔森提出,深圳设计在业内已经获得了权威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官方还欠缺一些火候,他希望,由文化部主办、深圳市政府协办这个“艺术大展”,借此机会完成“G D C平面设计在中国”的升级和转身,把平面设计延展到环境、家具、服装、新媒体等范畴,将真正引领设计潮流的、对未来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艺术形态输出出去,和世界进行更直接的对话和交流。
孔森介绍,从目前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艺术大展”花落深圳只是时间和程序的问题,而真正运作起来的话,深圳现有的美术馆是承载不了的,如此巨大的收藏量,和如何广泛地展示内容,建立“设计博物馆”十分必要,甚至相比目前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深圳当代艺术馆”更为迫切。他认为,深圳的当代艺术不管是专业辐射还是群众基础都远不及现代设计,设计是随着文化和商业共同发展的、受意识形态干扰不那么强烈的艺术形态,能极大地推动文化传播和流动。而另一方面,对提升设计品质而言,从“设计博物馆”卖出来的设计,是产品附加值最大化的设计,商业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
设计博物馆的建立将强化城市的文艺教育功能
深圳公共艺术中心负责人孙振华则从艺术推广的角度分析了建立“设计博物馆”的意义所在。他指出,现在是一个“全民美术馆”的时代,让公共文化落实到空间实体上,体现了整个国家的公共文化建设更加注重物质和现实基础,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讯号。他说,围绕美术博物馆组织的文化活动,能有效激活城市,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视觉文化,包括美术和设计等门类,都是由报纸杂志所引领的,进入美术馆时代之后,有了展览、互动、研究性的讲座,公众才有了参与的可能,专业的博物馆,对文化艺术起到无可替代的启蒙和传递作用。
孙振华表示,深圳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以拥有三个官方美术馆领先全国,但是现在这种优势已经不再了,只要是文化稍稍发达的省市,都在兴建美术馆。那么深圳,作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应该找到更到位的切入口和生长点,完成一次华丽转型。国外大多有专门关注设计艺术,对设计作品进行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的设计美术馆,历史最悠久的是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而深圳,以设计文化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完全有能力来承建这样一个特色载体。
深圳平面设计多年累积已可为博物馆输送文献资料
的确,深圳是对中国设计发展格局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设计重镇。与改革开放政策同步,来自港、澳、台的设计力量融入,与内地的设计作品共同形成20世纪后30年中国平面设计的整体格局。这其中,深圳依托毗邻港澳的地域便利和开放窗口的先锋观念,成为了联结港澳台与内地的重要平台与实验场。而深圳在设计艺术领域的深耕和基奠,也使得建立“设计博物馆”有了更多实行的可能性。
据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主席孔森介绍,深圳早在1992年就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平面设计专业大展“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平面设计在中国兴起的标志性展览。1995年,深圳又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平面设计师自己的组织“平面设计师协会”,协会成立以后,成功举办了G D C平面设计在中国96、03、05、07、09展。除了双年竞赛展览,还组织了各类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比如沟通海报展、inchina邀请展、法国当代设计展,X展以及“改革开放30年创作展”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展览,并且每年组织出版画册、年鉴和刊物,使平面设计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社会认知,同时也成为一个特殊的观测点和参照物,为当代设计收集、保存了许多翔实的文献资料。
设计教育、评价体系需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博物馆功用
黄治成则透露,关山月美术馆在设计艺术的收藏研究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据悉,从1999年全国美展期间举办的设计艺术展开始,关馆就有意识地向设计艺术倾斜。2003年关馆又举办了主题为“设计深圳、深圳设计”的设计展,在全国平面设计行业收到较好反响,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宣传部,首次提出了在深圳特色文化的发展方面,要办“设计之都”的概念。
而此后的G D C平面设计在中国05、07展也都是和关馆合作的,通过这些展览活动收集了一些平面设计作品,现在藏量已有四五百件。一旦“设计博物馆”建立起来,将会悉数过渡到新馆去,协助完成这一宏大课题。
当然,对于建立“设计博物馆”,收藏和展览内容不过是提示一种继续深入探讨的载体和可能。深圳公共艺术中心负责人孙振华说,从落实的程序上来讲,建馆需要市委市政府、市文体旅游局、发改委、规划国土局等各单位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协力合作,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此外,博物馆建起来只能说是促进了整个设计环境的硬件提升,但后续一系列的软件配套,例如组织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力量、设计教育和设计理论的跟进和铺垫、成立一个专门的设计行业的媒体、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评论体系等等,从目前看来还有诸多空缺。只有硬件软件的全面推进,“设计博物馆”才能真正发挥功用、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