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网,如浩瀚宇宙中的星云,勾连交错,无穷无尽(09历建桂薇琳) 兰翔
缪斯青睐孩子,儿童涂鸦的色彩与线条总能让人感动。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的天赋渐渐被现实与知识磨灭。但总有些人,小心地保存着想象的翅膀,用充满童真的内心观察这个世界。当我们来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学创新基地,惊喜地发现,这里就聚集着这样一群“孩子”。
同一主题 不同演绎
走进学院的教学创新基地,两排放满学生作品的长桌就出现在眼前,这些作品以木雕、编织、石雕、纸雕等各种形式呈现,或色彩明亮,或黑白相间,颇有百家争鸣之感。不过让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看上去毫无共同点的作品是出自同一个课程作业题目。材料结构、结构切片、活力体生成设计这些看似简单的作品命题,在学生手下演绎出的却是千姿百态的作品,内行人看的是作品的建筑结构,外行人则会从作品中产生无限想象。主题的约束并没有限制学生想法的自由,而这正是课程所强调的——规划与设计人才应该是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
取之生活 重塑原物
造就这些作品的课程要求很简单,即运用身边的材料解体连接,塑造一个空间造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类似网状的作品,这个作品是用超市中常见的塑料标签环做的,将塑料标签环的搭扣拆下,再用于连接固定两个塑料标签环,如此重复,最后形成的作品类似于一个网兜,却又像是一团星云,而作品中间镂空的设计恰恰又符合了空间造型的要求。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件作品是用短截的透明塑料管为材料,通过四脚的塑料连接头组合,不断扩展变成大体积作品。俞泳副教授介绍,这样要求是为了让学生还原物体原始形态,挖掘物体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既然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又怎能束缚自己的思想呢?
创意无限 未来无量
参观过这里的很多人都会有一句感叹——明明看上去制作很简单,可是我一定想不到要这样做。俞泳副教授说道:“刚进学校,我们就告诉学生,从现在起作业不再有标准答案,没有什么是绝对真理,你心里认同的才是真理,你可以交出体现你创意的任何作品。”事实上,当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分解重组,从最小的一个单元开始,不断延展扩大形成作品,在这之中他们体会的是物质发展的过程,而作品体现的却是他们思维发展的过程。当今社会有“名气为大”的风气,无名学生往往被忽略。学生的作品不似大师那样深奥复杂,但他们能给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也许他们现在还显稚嫩,但学会了创意思考,他们再需要的就仅仅是掌握技巧,谁能说他们不会是未来的大师?未来终究是属于他们的。
未来城,用短截的透明塑料管为材料,通过四脚的塑料连接头组合,不断扩展(包恺 邓耘园)
木纹,如细胞般分裂、繁衍(08建筑侯秀峰)
木勺,好似诺亚方舟,横卧水间
红色活力体(08建筑李欣桐)
时间与空间(09级徐晨晔)
几何桥,如蜂巢,如单体细胞(08建筑张倩宁)
生长的“蝙蝠”,一生二,二生三(09景观乐逸群于意李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