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禹:雕塑不为钱权心动
http://www.socang.com   2011-01-29 14:30   来源:昆明日报
  新闻速读《昆明西山聂耳墓的花环》、《徐霞客像》以及《红军渡江纪念碑·红军战士纪念像》,对待每一件作品,张志禹都持以严谨态度,做有意义的雕塑作品是其毕生的理想。

  今年已经61岁的张志禹,虽然已退休,但是依然执着于雕塑艺术。从事雕塑几十年以来,张志禹一直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从不屈从于“权”和“钱”。为此,张志禹推脱掉的单额达数十万之多。

  初见张志禹,是在他的工作室,房间桌上横七竖八的放着各类雕塑工具。张志禹虽染一身泥灰,两眼却很有神。张志禹的客厅里,大大小小的雕塑错落有致地放置。每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张志禹都会在工作室创作,做自己喜欢的雕塑是非常愉悦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还能时刻保持创作的感觉。有时候出门坐公车,张志禹都留意观察周围的人,他们的一颦一笑和相貌特征能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对此张志禹说,一件雕塑作品好与不好,在于局部细节是否逼真,更重要的是整体意象的塑造和神韵的表达。

  雕塑被称为城市的“眼睛”。人们从这双“眼睛”中可以看到城市的灵魂,看到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但在中国目前的大多数城市,雕塑只是一个标志,而不是一件艺术品。大多数城市在建设时只注重了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而忽视其适宜性和艺术性。虽然,中国每座城市都有或多或少的雕塑,但真正能被称为艺术品的少之又少。正是基于这一深刻的认识,张志禹呼吁做城市雕塑应广泛听取意见,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精髓,表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为钱权做“伪雕塑”。

  从事城市雕塑创作再也不是雕塑专家们可以称之为本行的工作,而成为各行各业都想来插一脚,都想来争夺的一块肥肉。在我国,出现了许多行业为争夺雕塑业务,而“大干快上”、“人人都可以成为雕塑家”的咄咄怪事。雕塑家的作用被否定,是造成当下城市雕塑豆腐渣工程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最初的平面草稿到一件青铜雕塑的完成,经过创作构、做小泥稿、推敲、放大、焊架、上泥、翻制、烧制、浇铸、安装等多道工序。正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本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张志禹认真严谨对待每一件作品,才造就了他在雕塑上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作品《超越》获得“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特等奖,《徐霞客》获首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萌动》获“首届云南现代陶艺展”一等奖。

  记者 余结红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