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前门箭楼
《北京三里屯》85年
王文澜摄 1860年上海影楼拍摄的女子照片
老照片收藏家——刘鹏
前卫时尚的影像收藏渐成气候,其拍卖展会也渐渐热起来,其中,影像收藏的重要分支——老照片,以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断地刷新拍卖价格,成为藏家们的新宠,也让我们有了采访老照片收藏者的行动。
初见刘鹏老师,给人印象和蔼可亲,一张亲切的脸加上一嘴地道的“京片子”,将他的老照片收藏之路娓娓道来,从他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里,读出了一份对事情的认真,一份对历史文化的执著,也正是因为这份执著,让他在老照片收藏之路上越走越顺,并悟出了自己的一套收藏理论,一套源于收藏而又高于收藏的品味情怀!
一本旧京史照结缘老照片收藏
刘鹏的老照片收藏起源于一本《旧京史照》的画册,2000年刘鹏很偶尔的看到了一本画册,上面有很多老照片的介绍,这本画册极大的引起了他的兴趣,自此也奠定了他的老照片收藏之路,结合多次去潘家园、报国寺这些古玩市场的经验,刘鹏确定了自己的老照片收藏的主要路线,以北京的旧街景照片为主,翻开他的一本本相册,里面放满了老北京的街景照片。
每张照片下面都隐含着一个故事,体现着一段历史文化背景,每收到一张照片后,刘老师都要第一时间查看书籍,上网搜索资料,将照片中所呈现的景象彻底的搞明白,弄透彻。有一次,刘鹏对一张前门箭楼老照片的历史背景了解得不够确切,就顶着烈日跑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大厦搜集资料,可是疑惑还是没有解开,于是他前往学者“老北京通”王永斌家中拜访,最终得出了确定的结论。正是这浓浓的求知欲望和执着的精神,一直支撑着他,也使他坚持多年来为《北京档案》、《中国档案报》、《中国收藏》等报刊投了大量的稿件,用他的话说就是用自己收藏的老照片,配上文字,结合当时的文化,具体的说明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民俗,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北京已经逝去和即将逝去的街景,这也是刘鹏在收藏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乐趣。
老北京照片收藏的领跑者
中国的老照片收藏起步较晚,而刘鹏早在十年前就与老照片收藏结缘,并且曾经发表过很多关于老照片收藏的文章,每次文章的发表都能引起收藏市场的一次追捧与跟风。当老照片收藏在收藏市场中还不被大多数人重视的时候,善于研究的刘鹏就曾经发表了《三大因素决定老照片市价》的文章,此文一出,引发了一阵对老照片价格确定因素商榷的热潮,文中论点得到了藏届朋友的一致认可,为老照片市场价格的确定第一次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标准。
2005年,当人们沉迷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老照片的收藏当中时,刘鹏又用他独特的视角,呼吁人们关注当代摄影照片,一篇《别忽略了当代“老照片”》的文章将老照片收藏爱好者的收藏领域扩大了,当代“老照片”即当代摄影作品也成为近期各摄影拍卖会的主打内容,拍卖记录不断被刷新。
现在刘鹏老师说有些收藏者只是一味的追求老照片本身,而忽略了老照片的真实价值,一张普通的老照片被炒至几十万,这些钱究竟买到了什么,刘鹏也曾经写过一篇2007年在中国收藏杂志上发表《收藏者的困惑:30万元买到了什么》,用他独特的思维方式,阐述了他对老照片收藏价值的认识,也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针对现在摄影作品收藏市场的狂热情况,刘鹏有他的见解,按照现在拍卖影像作品的要求,照片要原底片冲印,有名家签字,有编号如:3/5表示,其照片共印5张作品,这是其中第3张作品,就这类照片未必张张是精品。如:一名摄影家他在20多年前,参加了一次重大活动的拍摄,用胶片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出照片,为了推荐自己,他将照片签名,参加各种影展,照片在获奖的同时也留入社会。这张当年流失的照片和27年后的今天形成的照片从效果上截然不同,虽说现在的照片有编号够尺寸,但个别照片成相质量差,缺少层次,这是摄影者知道的,也是不可逆转的。高级别收藏也要注意照片质量。
刘老师准备再次给老照片收藏降降温,提醒盲目收藏老照片和当代摄影作品的朋友,要认清收藏的真正价值,这就是刘鹏,一个能领跑北京老照片收藏的人,总能先知先觉,走在收藏的最前面。
老照片辨伪有高招
刘鹏将老照片从时间上分为三个时期:清末早期的老照片、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当代老照片,每个时期的照片质地和色泽都有所不同,通过多年的实践,他对不同时期老照片有了不同的认识,因为每个时期的老照片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当然随着老照片收藏的升温,赝品也随之流入市场,那么就听听刘鹏老师是怎么辩伪的吧。
清末早期的老照片蛋白质纸基运用较多,其特点是纸质比较薄有韧性,画面色调偏黄棕色,由于年代久远,个别有退色影像不清晰,这些是清末老照片的最显著特点。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现在古玩市场对这个时期照片的作伪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清宫老照片册。就是从发表于书刊杂志上翻拍的,颜色为深棕色,画面反差大,不清晰,容易识别。二是照片做旧后装入老式镜框内,一般制作名人或清末女子肖像(小脚女人)的较多。三是硬纸板装裱的照片。四是民国时期复制的清末老照片,为了满足人们的怀旧心理,很早就有人复制老照片,多用于制作明信片,称照片式明信片,虽说是复制的,但这类明信片也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冲印照片开始使用银盐纸基。目前市场的伪品形式:一是硬纸板装裱的照片。鉴别此类伪品主要看照片与纸板粘贴处是否规则,照片和纸板发旧程度是否一致,照片和纸板上的文字记录是否矛盾。二是将复制的照片直接作旧出售。鉴别复制作旧的老照片,主要看照片画面,距今50年以上的老照片画面黑暗处在阳光下泛银光,没有银光的多数为假,如果照片有涂抹痕迹,而且颜色较深定是赝品。三是用旧相纸直接洗印老照片。此类照片在鉴别上有一定难度,多数看照片影像清晰程度。
当代影像作品包括“当代老照片”是指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拍摄的照片和现在摄影的作品。收藏这类照片应具备的三性即:时间性、新闻性、观赏性。
无论是老照片和当代摄影作品收藏大致分为,高级别收藏和普通级别收藏两个层面,高级别是指大投资,参加拍卖会,通过竟拍得到著名摄影家带编号的作品,等待其作品升值在出手。
普通级别是指大众收藏,对照片本身要求不高,其价格低,真实记录一个时期某种习俗和风尚的照片,这是普通藏家相对容易收藏到的照片。 主要看个人偏好,看照片内容,旧时,代著名景物的照片由于具有重要的文物资料价值也值得收藏,尤其是该建筑或人文景观已经不存在或有了巨大变化的也是最值得收藏的。还可以收藏不同时期的新闻图片和展览照片等。
另外刘鹏还提醒收藏者们:收藏时除了看照片年代之外,还要看照片尺寸。由于早期照相技术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冲印不多,加之照片尺寸越大越不易保存,所以早期的老照片尺寸越大收藏的价值会越高。 其次,名人老照片是收藏价值较大的一类,这包括摄影师的名气和被摄者的名气。中国早期摄影界涌现了郎静山、吴中行、吴寅伯、刘半农等许多名家,善于将西洋摄影技法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他们拍摄照片的价值相对要高一些。
求知欲望强烈,追求完美
刘鹏做事情要求尽善尽美,从他那满柜的文献资料和保存的极为仔细的老照片上就能看得出来,他说清末时期的照片因为当时摄影技术的局限,大多是以照相馆内为背景的较多,而且流传下来的也极为少数,所以清末时期的街景照片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可是对于酷爱老照片的刘鹏怎么弥补这个缺陷呢?追求完美的他,就用书籍来填补这个时期的空白,他从网上看到一本1911年的书籍,上面有很多清末时期老北京的街景照片,就通过美国的朋友,几经周折把书拍下来并寄回国,因为这本书是英文的,他还专门请人翻译成中文,以便更好的理解照片所表现出当时的文化背景。正是因为这种对未知探索的执著,他的以老北京文化为主题的老照片,才能建成一定的体系,写有北京前门大街、北京的水系、北京的公共交通、北京的京剧、老北京的老行当等一系列文章,并将收藏的老照片串联起来。
刘鹏在收藏老照片的同时还收藏京城老地图和老北京商贩使用的响器等。去年,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在5月18日至6月21日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老报刊、老照片、老物件”大型展览,展出大量珍贵实物。老照片展以珍藏的老照片回顾城南旧事,演绎老北京文化的变迁,刘鹏为这次展览提供了实物藏品和老照片。用他那朴实的话语说,自己的收藏这些老物件并不是为了买卖升值,而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更全面地了解老北京逐渐消逝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