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黄塘镇宝胜村小组一间老屋古匾被盗,门上显得有些空空荡荡。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泉润
门匾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它集字、印、雕、色等工艺于一身,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艺术价值。
在广东许多村庄,一些老屋正门上、房檐下仍然悬挂着门匾,其中不乏历史悠久、做工精美者,有的甚至镶嵌珠玉。伴随近年“收藏热”的兴起,这些价值不菲的门匾逐渐成了小偷眼中的“聚宝盆”。
近年来,在紫金便出现了专偷门匾的犯罪团伙。知情者透露,2008年至今,该县数个乡镇发生门匾被盗事件10多起。
案例一
光天化日偷匾
去年11月21日,一名在紫金瓦溪镇盗窃门匾的犯罪嫌疑人被当地村民人赃俱获。2011年1月13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见到了事主陈先生,年过六旬的他仍然清楚记得事件的每个细节。
当天中午12时许,陈先生走路回家吃午饭。快到家时,一辆摩托车轰鸣着从他身边开过。擦身而过的瞬间,陈先生无意瞥见这辆摩托车的后座上竟放着自家祖屋大门上的门匾。陈先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清朝同治年间,陈家祖上有人考中了贡生,便挂上了这块匾。至今,它已经在自家老屋大门上挂了一百多年,是家中世代相传的宝物。从小看到老,陈先生对它很熟悉。
联想起近年来周围乡镇频繁发生的偷匾事件,陈先生心中一惊,立刻大声喊道:“抓贼啊,有人偷匾!”
陈先生儿子此刻正在厨房做饭,闻声夺门而出,骑上摩托车奋力追赶,同时打电话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增援。很快,涉嫌盗窃陈先生家门匾的人便被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堵在了村道上,束手就擒。随后,此人被瓦溪派出所民警带走。
抱着失而复得的传世之匾,陈先生十分高兴。而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宝胜村小组村民就没有陈先生这么幸运了。
案例二
先踩点再作案
2010年8月的一天下午,宝胜村小组来了一胖一瘦两个陌生男子,二人骑着摩托车围着几间老屋转来转去。两年前曾被偷过匾的宝胜村民猜测,两人有可能“在打村里门匾的主意”。
当天夜里,宝胜村的青壮年几乎都没有睡觉,静候小偷到来。不出村民所料,次日凌晨两点,在阵阵狗叫声中,摩托车的引擎声由远而近。片刻之后,一间老屋方向传来“啪”的一声,村民们立刻打着手电筒冲了过去。灯影闪烁之间,白天出现在村里的两名男子捡起掉在地上的门匾,慌忙往村外逃窜。
村民们叫嚷着围拢过去,许多人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却无人敢上前擒住窃贼。人们眼睁睁地看着两人带着门匾,骑着摩托车横冲直撞出了村,最终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宝胜村此次被盗的门匾是清朝道光年间因村中出了一位三品大员而得的,上书“赞府第”三个大字,距今已近200年历史。
在宝胜村,古门匾被盗已经不是第一次。2008年6月,该村上书“光前裕后”和“荣封第”的两块门匾被盗。
2008年12月,河(源)紫(金)公路黄塘段路边的一间老屋门上一块“宠荣三世”门匾被盗。据村民介绍,这块匾是清朝光绪年间当地人热心救助因淮河水灾逃难的河南灾民,时任广东巡抚所赠的。2010年7月,黄塘镇碏石村一块“艺苑蝉联”门匾也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
当地村民称,文革时期,有人曾冒险将门匾取下私藏,使其免遭毁坏,不想三十多年后竟被人盗走。
揭内幕
市场乱销赃易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今,仅黄塘镇,古门匾即被盗5块,价值估算超过10万元。黄塘派出所一位民警1月13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偷匾是近年来当地出现的新型犯罪。去年8月宝胜村盗匾案发生后,黄塘派出所立即将案情上报县公安局,局里成立了专案组对案件进行调查。1月14日,紫金县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当地盗匾的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盗匾者往往是在风水先生指引下锁定目标的。”
1月16日,广州古董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门匾交易在古玩市场上由来已久,广深一带尤为活跃。匾的市场价根据木料、年份、来历和制作、题字、所有者的身份确定,“贵的一两千万,便宜的几百块,涉及到三品以上大员的,至少上万块。”
据了解,被盗门匾一般经过“偷盗者-小行家-大行家-收藏家”等流通步骤转手数次,其间价格可翻几十甚至几百倍。
上述人士认为,农村古门匾被盗案频发,除与近年来的“收藏热”抬高古匾价格有关,也缘于一些农民尚未意识到这些门匾的经济价而疏于防范。同时,部分地方的公安和文物部门对古董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盗匾者销赃相对容易。“(古董市场)有许多来历不明的东西,没有人会细究。”该人士说,这是圈子里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