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画双年展杭州举行“当代中国画”的处境危机成焦点
http://www.socang.com   2011-01-18 10:4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一个在中国拥有上千年悠久传统、数百万群众基础的画种,在当下面临怎样的处境?日前,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画双年展学术论坛上,“当代中国画”的处境危机成为各方专家争议的焦点。

  陈佩秋、朱颖人、潘公凯等29位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郎绍君评论说,“当下没有堪称大师的画家,也缺乏激动人心的伟大作品,但有创造性的探索、鲜明的风格、成熟的技巧。”

  山水经验之沦丧,之不彰

  “当代中国画真正来讲现状堪忧,”中国美术学院教师、著名策展人高世明告诉记者,在他上学那会儿(上世纪90年代),国画是最风光的专业,“国画系的学生通常来讲有两种,不是天才就是世家,像书法专业很多都是一考进去就已经是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了。但现在生源没有那时候那么好,量和质都是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就业的关系,也和中国画本身的边缘处境有关。”

  高世明说,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讲“图画天地,品类群生”,赋予画家一种特别了不起的任务,或者也是一个自许,但是在今天这似乎不再是画家们一个天职了。“图画天地,品类群生”的功能似乎已经被《国家地理杂志》等所代替。高世明觉得,当代山水画的问题不仅仅是绘画的问题,它还在于山水经验之沦丧,山水经验之不彰。

  郎绍君说,“我们生活在充满机会、希望,也充满矛盾和危险的时代,但中国画对它的反应不敏感,画家缺乏深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则认为,今天城市化时代中西文化互为渗透的情势,无可阻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及相伴而生的实用的文化方式,都使得中国画的坚守与拓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说穷途末路悲观了一点,但的确面临很多问题。”

  日子一滋润,忧患就没有了

  当代中国画为什么产生不了大师之作?没有可以记住的画家、没有记得住的作品?

  黄宾虹研究学者王中秀认为,现在没人讲“穷画家”都是在讲富画家,这对艺术家而言也是有利有弊的。国画的历史是在死亡与激活之间游走,当时为什么要提“国画复兴”,就是因为濒临死亡。王中秀说,民国头十年,国画的地位很可怜。过去画家苦,当时拜师学画,老师问你家里有没有钱,画师不挣钱的,要挣钱你去做别的,当时提出要有经济基础才行。“黄宾虹认为职业画家出不了大师,大师必须要有大师的路子,不为其他人左右,你要做职业画家,你要卖钱,买画的顾客要看他的口味,我们看到有些画家不断地改面目,为什么?他要明白哪些画卖得出去。”

  “经济的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双刃剑”,艺术史学者洪再新说,“我们现在用高铁的速度来搞中国画,这是一厢情愿,艺术如果是这样搞的话那太容易了。六朝时讲‘生年不满百,但怀千岁忧’。现在中国的忧患意识没有了,现在叫做滋润,日子过得很滋润,忧患意识没有精神就没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中国画双年展 杭州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