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与意大利展开了频繁的文化交往,并就中国在意大利威尼斯宫国家博物馆中开辟专区签订了协议。《印度教徒报》1月12日报道称,中意这种文物展览方式“极具创造性”,对全球文化界来说都具有重大影响。
据报道,根据中意双方协议,中国在意大利最负成名的威尼斯大厦国家博物馆中拥有一个约600平方米的空间,专门展出中国文物。目前,一个罗马帝国与中国的秦汉王朝的“独特对比展”正在此处进行。同时,意大利也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专区。这一协议有效期为5年,但可续约或变为长期合约。
报道评论说,这种“创新性”的交流模式,对中意两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决策者和文物爱好者来说都意义重大。一般而言,两国文化交流都只能通过巡展或有选择地出借藏品来进行,但这种“毫无阻碍的稳固空间”则可使客国带来更多的艺术珍品,为主国观众营造难忘的观赏经历。从长远来看,“国宝”的自由流通还可减少文物非法贩卖这种全球第三活跃的犯罪行为。
报道还提到,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本国的展览环境,希望引进中意这种“极具公众效力”的模式,但目前仍未有明显效果。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足够博物馆管理经验”的国家,现在即可以在举世闻名的博物馆中开设自己的专区,展出本国文化的精品。这种做法既不会牺牲社会效应,也不会破坏展品的完整性,是一种“最先进的国际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