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高承瀛粤游见闻行书日记在潍坊发现
http://www.socang.com   2010-12-27 13:53   来源:
  人民网潍坊12月24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十多年前,潍城区西关东风街路北开始大拆迁,中和街北段路西有一处古老的民宅,青砖黛瓦,房屋连片,那便是从明至清在这里生活了四五百年的西关高氏家族老宅。在这片古老民居里,孕育出一代代文化精英。

  其中一个四合院里有一间尘封多年的小东屋,那是原潍坊市(今潍城教育局)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高丽娟家存放家族物件的地方,多年来铁将军把门。高丽娟的母亲在世时,极少让孩子们进去,因此年青后生们对里面的东西充满了神秘感。

  母亲去世后,老房子拆迁,东屋里面的东西被好奇已久的孩子们搬出来并翻弄着。高丽娟的侄子高永昌,从东屋里翻出几本用毛笔书写的小册子,以为是他爷爷高传楷参加抗日战争留下的日记,高丽娟的女儿王晓征要来细阅,发现这不是外公的日记,而是高传楷的二爷爷高承瀛翰林在清朝末年被朝廷派往广东参加会试阅卷的行书日记《粤游见闻》。该日记共六卷,现存一、三、四、六卷和一册考试题目及一本家书,其中第二、五卷佚失。

  高氏家族文脉久远

  高承瀛和高传楷是何许人呢?这要从潍县的高氏家族说起。远在明代,这个家族早已在潍县崭露头角。潍县高氏的始祖是高整,到第四世高明成为明朝举人,第六世有兄弟二人:兄高朴,弟高桂。高氏的家庙设在西关大街中段,高朴是西关高氏的祖先。而弟弟高桂高十三岁考取秀才,明代万历丙子年考取举人,第二年考取进士,任江苏太兴县知县,因成绩优异,提为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因受奸党排斥在浮烟山隐居,并在麓台书院任教二十多年,年青时被当时做过河南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蓟辽总督、南京刑部尚书的封疆大吏刘应节招为女婿,将麓台村作为嫁妆赠送给他。高桂67岁年迈时被平反任命为贵州副使;他的后人有清代潍坊著名教育家高守训等人。

  高桂的兄长、西关的高朴世家在西关后来分为新三支,其中新长支高旭(高其召)进士出身,做过知府,其后人有功名的有:十五世的太学生、候补同知、藏书家高庆龄;十六世的太学生、四品编修、大金石学家高鸿裁;十七世的太学生,五品官员、收藏家高嘉钰;十八世的钦奖举人、七品官员高茂棻和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候补县长高茂枞等。高茂棻的儿子便是当今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高小岩(高熠)。

  新二支高雅,后人有贡生、训导、书法家高树棠和当今的文史作家高云禄等。

  新三支高旸的后人有举人出身的北河同知高翰阁,解放后任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的高象九(高金铸),任炮兵指挥学院政委的高烽(高传纶)。高象九的儿子高传继(字高潮)曾任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乐团团长。

  高承瀛(字石洲)是西关高氏新三支的十五世后人,有兄弟五人,他行二。高承瀛于光绪元年中举(与曹鸿勋是顺天府恩科同榜举人),光绪九年中进士,入翰林,后任四川井研县知县,钦加同知衔,在任候补知府,诰授朝议大夫,死后葬于高家楼西新茔,著有《光绪井研志》42卷。他的父亲高育俊是晚清贡生,候选布政司经历,授儒林郎,诰赠朝议大夫。高承瀛哥哥高登瀛的孙子、十七世高传楷(高丽娟的父亲)曾在高丽(今朝鲜)执教,1926年弃文从武,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震动中外的“绥远抗战”及威震华夏的“五原大捷”等著名战役。

  由上面列举的部分名单中,我们不难看出:潍城西关高氏家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科举世家。

  高承瀛考取举人后,于光绪五年(1879年)被派往广东省的一些州府阅卷。当时的背景是:科举制度历经1500多年,达到了鼎盛而衰败的历史进程,科举考试日益显示出腐败现象,各地营私舞弊者甚多,除了考试“枪手”作弊外,监考、阅卷等环节问题也是十分突出。于是就有了如同现在的异地监考,异地乃至政府派人阅卷的举措。在此背景下,高承瀛等一行人被派往广东阅卷,每到一州府,当地学政(相当于副州官)要先向他们交出大印,表示让位于他们全权监考。高承瀛一行是1879年(乙卯)9月19日自北京启程,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车马舟船,迤逦而行,历时三个月至同年12月18日,才到达广州府。接学政印后,稍事休息,即开始阅卷,经过了两个年头。到辛巳年二月下旬,计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他天天用蝇头小楷写日记,一丝不苟,即使有病也从不间断。全部日记约十万余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所到之处州府县的名字,自然环境,风土民俗,名胜古迹及阅卷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封建王朝末期的科举制度考试留下了真实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交通状况、气候变化留下了他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资料,更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留下了生动形象的宝贵资料。

  州府山水之实录

  高承瀛的首篇日记,就记录了自京“出彰仪门,过卢沟桥,四十里到长辛店尖。又三十里良乡县宿”,再过窦店、琉璃河、涿州南行。可以看到这段路程,与现在的京广线吻合。自雄县往南,大体上是按现在的京九线走的。经河北的河间府、献县,在山东主要经过了德州地界、恩县以及茌平、滋阳、滕县等地。上述地方,多数还用今名,而恩县、滋阳县却已成为历史名词,现行地图上虽已难觅踪迹,却能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政区设置的状况。他们在江北的行程,无论是江苏、安徽还是湖北的一段,基本上是沿旱路的驿站前行。那时的驿站是官办的,相当于后来的招待所,驿站设驿丞等官员,有驿铺、马递等等。可能是“中央政府”派出的官员宿驿站不需花钱的缘故吧,不然其日记中怎会有“出京时带了几两银子,到广州后还有剩余”的记载。若是食宿自己掏钱的话,五千里路的盘缠,所需银两恐怕就不是一位数,而是以两位或三位数计了。

  高承瀛一路南行,又经过了徐州府铜山,庐州府合肥及安庆府桐城,然后从湖北黄梅县过的长江。到江南水网地带后,走的就都是水路了。十一月初三经九江,初十日到达南昌府,在此作短暂休息,凭览了一些名胜古迹,游览了市区,接着乘船行进。经过千山万水,行程几百里地,于月底到赣州府首县赣县,“西门外泊船,下船进城至牌楼,棉布、瓷器各大街一游,生意极多,繁华几埒省城。西门里有吉赣会馆……广东山西两个会馆亦极壮丽”,“凭栏四顾,崆峒山迤逦,对面二江(章江贡江)环绕城郭,万家鳞次列其下,洵盛览也”。到南安府大庾县时,由于这里江河以五岭分界,只得舍舟乘轿,梅关为其极顶,也是赣粤分界,一边题“南粤雄关”,一边书“岭南第一关”。梅关又泛称梅岭,以秦时梅鋗而得名,至唐代张九龄始凿通此道。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可谓一人守关,万夫莫开。五十多年后,红军主力北上抗日,陈毅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即在此处坚持斗争三年之多,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心所向,群众支持。陈毅《梅岭三章》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其著名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死后诸君须努力,捷报下来当纸钱”,直到今天还被广泛流传,鼓舞着人们的斗志。

  赣南至广州的路程,沿途俱是险滩石坝,他们一行人常常以船为家,在船上住宿,再就是泊船住于“汛”处,如樟木汛、鸡笼汛、乌石汛等等。所谓“汛”是南方驻军的所在,有着北方“驿”的作用,可能有军队“招待所”一类的机构,对京城的官员,食宿可能有所优待。进入粤北的第一州便是雄州,沿江顺河曲曲弯弯,经韶州府,英德、清远县,并顺江绕至三水、佛山,终于在十二月十八日到达省城。高承瀛日记中写道:“辰初停下船到官厅,阖城文武官跪请圣安,午刻接学政印。”

  由北京到广州经过了无数的山,尤其是南方的山,如南岭、滑石山等等,都是满身绿装,郁郁葱葱,船行在山谷,放眼望去,满目青茏,峰峦叠嶂,殊甚可观。如记大庾岭“岭畔上下,棕本甚多,竹芽殊伟,梅花正放,桂树亦开,其他松阴杂木,丛茂于涧谷间,望之蔚然”……一行人经过的江河更是难以计数,舟船渡过滔滔黄河,浮桥步过汹涌长江,江西的赣江,广东的北江更是他们行船的主要路径。不管是名川大河,还是南方的沟洫港汊,基本都能行船,因此高承瀛的许多日记都是在舟中完成。如记赣南行船:至万安一带,俱是浅水小河,人在船上,鱼游水中,几可伸手捞鱼,船下之水草随波漂流,河底之石子庻几可数。如十一月二十二日记载:“自过万安后,水底沙石相间,至滩中则皆见石子,如拳如卵,浅处石磨船底,直如狂风骤至,骇人听闻”。在岭南则记有:“二十里旧黄鼎入南海县,四十五里沙口汛,水浅沙多,清可见底”,“沿途四面皆山,行至峰回路转,真如图画”。一路山山水水,俱收眼底,州府县城,驿汛接待,虽行程遥远,稽延时日,“亦不觉寂寞矣”。

  科举取士之盛况

  科举取士历经一千多年,到晚清虽已如强弩之末,但当时全国各地的科考仍如火如荼,南方各省尤盛。高承瀛所去过的广东省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五府及南雄、连州、嘉应三州和佛冈一厅所见,考生数目之多,考院号舍之广,为外地所不及。只一个辖四县的嘉应直隶州,就有考生三千九百多人,有的府号舍竟达四千之多。与我们这里辖十一个大县的青州府,管八个县的莱州府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高承瀛一行去广州的目的主要是阅卷,可能还附有巡视之责,故而要“接印”就职。待稍事休息并熟悉情况后,即开始工作。先阅的是岁贡卷,题目为“敏于事而慎于言”。岁贡是贡生的一种,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资格优越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优生优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代有拔贡、恩贡、岁贡、优贡和例贡。岁贡是二年一贡,要经过“岁试”才能确定。因为是“上贡”,故而试卷格外被看重。阅卷一开始便很紧张,一直到年底,年除日那天亦未得休息。只是庚辰年初一住了一天,初二继续,所阅仍是岁贡卷。题目成为了文题“君子怀德”,诗题“合浦还珠”。他们除年节收岁贡银外,按当时的规矩,科考中凡命题、主考、阅卷等官员都是生员的老师,既是老师就有束脩,阅完这批卷后,收到束脩银五十两,可能是上印以来最高的一笔收入了。

  二月下旬乘船到肇庆府,在这里先阅的是第一棚生卷。“棚”即考棚,类于今天的考场。按顺序依次阅完棚生卷后,又阅优生卷、一等誊卷。优生卷很好理解,誊卷则是准备上解的卷子,由善书者用朱笔誊写,称为“朱卷”。阅此卷不仅要格外用心,且有许多规矩:主考官须用墨笔,一般阅卷官要用蓝笔,故被考生称之为“考蓝笔”。从日记中可看到,无论在哪里阅卷,都是昼夜赶期,经常是彻夜不眠。如二月二十八日“早阅一等复试卷,申刻(下午五点)阅第一棚童卷,竟夜阅完。”即使患病,体热发烧,腰腿痛疼,走路跛行,亦要坚持。广东地区一年四季有蚊虫叮咬,夜晚尤甚,加之天气酷热,水土不服,更加劳累易病。尽管如此,他们一是受皇上厚恩,为朝廷所派,二是所到之处大轿成队,前呼后拥,负责接待的官员跪接跪送,许多地方打扫街道,整饬考院,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迎接不是钦差胜似钦差的学政大人,阅卷的劳累也就随之云飞天外了。

  科考的兴盛,带来了试卷的纷繁,不仅数量多,且名目繁,阅每种卷子都有不同要求。如“经古卷”,主要是考经义,要对五经四书尤其是典故非常熟悉才能胜任,要批阅有据,切忌张冠李戴。“观风卷”的“观风”是观风察俗的简称,阅卷者必须把握“其理谠而切,其义简而要,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的主旨,不能以文害义,也不可有义无文。另外有正场卷、复试卷、优生卷、童棚卷、二三等卷,阅后还要检阅复查等等。阅卷者深知,一笔下去都会关系着生员一辈子的前程,故而格外认真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

  广东考风之声,人数之多,与全社会的重视密不可分。阅卷者在潮州府所见:“应酬学差华丽已极,有八台绿围新轿,客厅签押房等吏铺佃椅披,俱用绣花织金,不惟广府不及,前半年五处皆未有也。”一项寻常的复试点名,就如同典礼那样隆重。“新进”者俱袍套靴帽,甚为整齐,观瞻者如云。有的县取个“案首”,也颇为热闹,极其重视。广州府举行的“簪花礼”更具规模。“广府新生四百人,一二等六七百人”,俱身着学士礼服,足蹬粉底皂靴,锣鼓齐鸣,笙管合奏,盛况不亚于年节。更有“重游畔水(学宫)者,俱七八十岁,学台亲自斟酒,各作揖,学台亦揖”。这些耄耋童生,可谓皓首穷经,矢志不渝,不仅表明了学风之盛,还给簪花典礼增加了几外喜庆。

  武科考试不亚于文科,除笔试外,在场地先考马射,武童飞马射毡毯,惊险异常,二场步射,箭射布侯。然后考开弓、舞刀、掇石等技勇。大刀有重一百二十斤的,比试者玩转如飞,观者人声鼎沸,呼喊如雷。武童人数之多,技艺之精,“非外地所能比也。”

  风土景象之奇异

  高翰林可能是第一次到南方吧,明显感到与家乡景况不同,尤其是岭南一带与北国相比,更显奇异。首先是人一出门就要乘船,走亲访友要坐船,运送物资要用船,就是收获庄稼也需船,船简直比北方的车辆马匹还重要。那里的人都会耍船,连孩子也不例外。南国的许多地方都是山水相连,水绕着山,山涧是水,山岭就是河堤,石崖就是河坝,如化石塘坝、桥口坝等等。“自赣州至南安,有三百余坝”,未能一一录名。沿河处处是滩,惶恐滩、鳖鱼滩、漂神滩等等,即使是小河滩,也都有龙王庙,奉龙王福像,列滩神之位。十一月二十六日船越过了十八滩,日记中滩滩有名。至于南国其他景象,翰林们更是前所未见。江河两旁,甘蔗肥绿,竹杆长青,糖房座座。高承瀛的日记中不止一次的记载:“两岸皆众山杂沓,苍翠满目。山窄人行如蚁,中流鼓棹。四顾山光,美不胜收”。令北方人大开眼界的还有,腊月里北方已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而岭南却还在收获稻子。漫山遍野还是树木苍翠,庄稼青黄。许多地方“松竹错落,杂以梅景”,更有那芭蕉结果,红棉耀眼,棕榈青青,花开如春,如同仙境。

  一百三十多年前的北方,无论城市乡村,妇女都是缠着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扭扭捏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围着锅台转。但在广东各地,尤其是潮州、嘉应一带,逆水行舟时,“纤夫多名,男女不等,而赤足妇女居其多半,或戴首饰手镯,衣服齐楚。然情景自若,颇不为怪”,同船者皆以为大景。于是以“足不雅观”嘲之。不必说那时,直到解放前,我们这里许多地方,包括农村,妇女基本没有抛头露面下地干活的,一来是小脚行动不便,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使然。直到建国后,半边天的妇女劳力才被逐渐解放出来。使翰林们更为不解的是,那里的风俗习惯,重的体力活都由妇女承担,城市农村挑抬肩杠的都是妇女,下地干活的也多数是女人,而男子许多是在家做饭搞家务等,即所谓“男逸女劳,相衍成风”。不啻为粤乡之一奇怪也。

  大家知道,封建社会各地均有早婚习俗。不过在我们这里女孩出嫁最早也得十四五岁,而在粤省嘉应一带有递旌表呈者言:“女孩四岁出嫁,五岁孀居……嘉应风气,小儿结亲往往一二岁归于婆母抚养,三四岁即令小儿拜堂”,闻之令人奇异。再是那里的人们迷信风水非常厉害,翰林日记载:“其父母于既葬之后,或三五年间,因求风水即启出另葬,去其棺木,但以筋骨盛于罐中,另葬以求风水”。难怪我们这里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南蛮子’来到咱们这里,看着有风水宝地,就偷偷将父母的灰火罐埋进去。因此他们那里做官的,考上举人进士的多”。当然这只是传说,关键还是他们那里学习风气浓厚,思想开放的结果,而不是风水的作用。

  古迹名胜之凭览

  高承瀛一行都是翰林,为饱学之士,又都稽古好文,因此对名胜古迹,文物名联最感兴趣。即使游商埠逛市廛,也不过是买买图书,看看字画而已。在东阿县瞻仰了管仲三归台,过滋阳时凭吊了柳下惠墓。到了南昌府,刚泊下船即去登临滕王阁,随身携带文房四宝,品读楹联佳作,然后一一记录。高承瀛日记中写道:“与同仁共登滕王阁一览,楹联备录于右:放眼恣登临试寻彭蠡衡阳无尽长江分九派,从头新结构莫问兰亭梓泽总输杰阁壮千秋”,“高阁恣奇观况有才人一序,吾侪愧能赋偏奉异地重阳”……适秋末冬初,小阳春之时,湖面千顷秋水长天,长空万里落霞孤鹜。翰林学士们触景生情,思绪遄飞,不禁想到盛唐时大宴宾客的洪州都督阎公,好像眼前王勃在奋笔疾书,一篇佳作《滕王阁序》跃然纸上……面对胜景,凭吊圣贤,生花之笔随成一千余字的日记,可谓阁内楹联之大观。

  过大庾岭时,他们先是在关下云封古寺诵读了门联:“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接着参拜了大佛。更使他们感兴趣的是瞻仰张文献公像,文献公何许人也?乃始凿此山道的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也。塑像前书“福佑香国”四字,学者们驻足凭吊的同时,有的顺口咏出了“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张九龄的佳句,有的还即席赋诗,怀念古代诗人,抒发惺惺相惜之情。

  翰林们阅卷的间隙,闻龙川县城是南越王赵佗建国故址,尚有旧井存焉。大家凭览之时,身为山东籍的高承瀛,立即联想到了济南“弃繻才子”终童的典故。终童名终军,山东济南人,十八岁去长安应诏时,守关官吏给他出入关口的凭证———帛制的繻。终军问官吏:此物何用?对曰:为回来出关的凭证。终军豪迈地说:大丈夫入关进京,总不能再凭此物出来!于是将其扔掉。惊得官吏目瞪口呆。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王死,要求与汉和亲,终军请求自往,同时声言“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不幸南越相国兵变,弑少王与太后,终军也为大汉统一献出了年仅二十岁的生命。想到此处不禁为之唏嘘叹息。

  在广州府番禺县,他们凭览了另一座古宫殿遗址,这里是五代十国时“南汉刘龑的南宫故地,所谓粤州是也。”南汉高祖原名高陟,后自造一字“龑”,“飞龙在天之意”。是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自称“难成尧舜汤禹,只能做风流天子的皇帝。”日记写宫殿遗址:“宋儒、前明及本朝文人题刻甚多”,书法极佳,翰林们爱之忘返,但又不可能搬走碑刻,只得“洗石拓摹”,收入箧中。

  可能是阅卷即将结束,一身轻松,抑或是太过嗜古的缘故吧,辛巳正月十九、二十两天翰林们游览了惠州暨广东的名胜古迹,丰湖和白鹤峰。对其中的景点及文化遗存如水心亭、红棉水榭、协天宫、丰湖书院、苏文忠公祠、包公祠等等,均仔细观瞻。日记说“是日尽兴畅游,与同仁共携笔砚,每至一处即录其匾额,故而所记之尤多。”一向《日记》惜墨如金的高承瀛见此佳境胜迹,假以丽词美文,不由得挥毫濡墨,大书特书,把所有的楹联、牌匾、诗词无一落漏地记了下来,写成了近三千字的长篇日记,为前所未有。如集杜少陵香山句“更为后会知何地,大半句留是此湖”,有东坡所书之“万山第一”匾额,有杨希铨为“东坡遗像”题写的“列仙之儒”,还有书法家翁方纲题写的牌匾等等。一个字一笔画也未曾放过。可称得上是集惠州丰湖与白鹤峰名胜古迹文字之大全。虽不敢说是海内绝无,全录如此资料者,亦可谓少有其人矣。

  历史的车轮从晚清驶来,满载着太多太重的风雨,经历了多少云雾飞尘,对今人而论往事如烟。唯有这些白纸黑字,将永留后世。(张德民 邓华)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