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号拍品战国策三十三卷起拍价20万元,哪位买家感兴趣?”在12月11日西泠印社秋拍现场,拍卖师的声音未落,买家就开始纷纷举牌报价。经过数十轮激烈的报价后,最终以800.8万元成交。
这两天,杭州阴雨绵绵。但是杭州世贸君澜大饭店三楼世贸厅里,来自各地的收藏者、投资客坐满全场,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就连一些举牌的买家也不得不站在最后一排,气氛火热。有拿着笔及时记录各件拍品成交价的,了解行情的;有只对其中某件拍品感兴趣,志在必得的;有低调地站在过道上,但是频繁出手的。岁末,杭州的这场秋拍延续了之前国内其他拍卖场的火爆。
30岁到40岁的新面孔居多
在西泠印社秋拍现场,记者发现,30岁到40岁的买家占了大部分。在2010年西泠印社秋拍首日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一位坐在靠近门边的约30岁的男子频频举牌,收获不小,引人侧目。旁边还有一个35岁左右的同伴不停地打电话,把结果告知电话另一头。
“这些情况不仅仅发生在西泠秋拍现场,嘉德秋拍、翰海秋拍等现场,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专程从北京赶来的收藏家魏先生告诉记者。个人竞拍、民间私募、机构投资……这些新入场的游资已成为拍卖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而那些传统收藏家们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年末的各大拍卖预展上,我碰到了不少老熟人,这些老收藏人全靠着‘免费’的预展来‘解渴’了,因为到正式竞拍时他们更多是来‘围观’。正式竞拍时,虽在举牌,但都是替电话那头的委托竞拍方或身边新贵们‘掌眼’的。”
中国嘉德拍卖古籍部负责人拓晓堂对此也有同感。“我认识的几个老朋友,购买力都在500万元以上的,今年秋拍也未能拍得中意的拍品。比如一个28万起拍的标的,最后能拍到700多万,价格太高了,大大超出了心理预期。”
在这批新面孔中,多数有企业背景。他们的一大特点是“买涨不买跌”。他们的投资用的规律就是房地产、股票的规律,买涨不买跌,只买上升种类中的龙头品种,以短平快操作为主,由于资金充足,所以花再多钱也要抢到手。这样的拍品肯定能找到下一个“接盘者”,并带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资回报率。
有意思的是,往年多以男性居多的拍卖场,女性出现的频率变高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认为,这次秋拍市场不管是参加的人数、规模,还是参与进来的资金量都是空前的。据统计,就现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这项活动的人数将近九千万。
现代名人手迹收藏升温
2010西泠秋拍首日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总成交额3943万元,总成交率99%。继连续举行两场近现代名人手迹的拍卖之后,本季西泠秋拍再度以3943万元的总成交额喜获佳绩。
诸多张充和上款的沈从文、冰心等作品悉数亮相,西泠秋拍还尝试推出一些在政治界、科学界、经济界、文化界等知名人士的手稿墨迹。其中起拍价为180万元的董必武、彭真、宋任穷等致魏文伯信札创全场最高成交价280万元。
近年来,刘半农、张元济、胡适、郁达夫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墨迹在拍卖场高价拍出,一股文人墨迹的收藏热正悄然兴起。在西泠秋拍现场,这些文人墨迹的起拍价有的高达150多万元,但举牌者一点都不犹豫。
哪些名人信札最受欢迎?“活跃于‘五四’时期的民国文人最受青睐。他们的诗稿尺牍,乃至只字数语的便条,如今都已成了许多藏家和爱好者极力追捧的目标。其市场价这些年也节节攀高。”中华收藏网联谊会会长龚经强说道。
相对于异常火爆的名人字画的收藏,无论是在数量、种类,还是在成交量上,现代名人手迹的收藏与拍卖仍显得有些逊色。“名人手稿产生的数量少,一般也不会轻易拿出来送人或拍卖。还有一部分流入博物馆或者档案机构,因此流入收藏市场的数量极少,且大多是孤本,即便是名人之间短短几句礼节性问候的往来信函,由于某种原因流入市场后,价格也会达到一个高位。”名人手迹收藏爱好者张先生表示。
古籍善本等小众门类成拍卖场“黑马”
今年秋拍市场中,为适应市场,各拍卖公司纷纷推出各类专场或新品。比如荣宝推出了首次紫砂专场,中国嘉德举行了第一次名表拍卖专场,而西泠印社公司更是推出了茅台酒拍卖、红酒专场、古籍善本专场等。
清乾隆二十一年雅雨堂精写刻顾广圻批校本战国策三十三卷在西泠印社秋拍预展时,就已经引起不少买家关注,最后它也不负众望,以800.8万高价创批校本拍卖纪录。
此次西泠首届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为2153万,总成交率为87%。“而在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古籍善本的价格与其价值相比,仍处于低位,这也使它在未来市场中具备了相当大的上升空间。”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古籍善本可谓小众门类的“黑马”。“古籍善本行情自去年开始看涨,今年保守估计有50%的涨幅。”拓晓堂说道。
此前,北京保利秋拍“古籍善本及名家墨迹”专场中低于10万元的中低价位书籍古本受到青睐,特别是起价低于万元的精致小册更是买家最多的选择。也有若干件定价偏中低的拍品拍到了理想的价位,如第80号拍品《金光明最胜王经残卷》从4.5万元的起价一下被抬价至20万元,最后以42万元定槌。这些起价较低但以中高价位成交的拍品,可以算是本场拍卖中不能忽视的亮点。
现金为王,还是艺术品为王?
北方秋拍市场几乎已经结束,南方市场正如火如荼进行。11月23日,中国嘉德秋拍收槌,总成交额高达41.33亿元,三件作品过亿元成交;12月6日,保利秋拍谢幕,总成交额达到52.8亿元,再次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纪录;2010西泠秋拍第一天成交总额为1.66亿元;从目前各大拍卖场的情况来看,秋拍比春拍要火爆,应该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似乎都在印证一个行内的说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品拍卖的第三大市场。
“两年前金融危机高峰期时,行业里的口号是‘现金为王’,今年变成‘艺术品为王’。”今年首次进入拍卖场的来自义乌的雷先生道出了投资艺术品的初衷。无论金融资本入场,还是企业资金试水,他们的共同心理是即使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过通胀。
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艺术品成为保值增值的选择之一,各路社会资金竞相涌入。作为一种理性的经济选择,参与艺术品投资无可厚非。但眼下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高烧不退,不少专业人士还是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担心,因为艺术品市场的表面繁荣之下存在笼罩着“泡沫”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