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塬遗址及墓葬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墓葬面积约3万平米。该墓葬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发掘,当年先后发掘墓葬3座,出土豪华车乘、青铜器、车饰件、金银箔饰片、釉陶珠、玛瑙、错金银铁器、陶器等文物1600余件,不仅文物数量多,而且档次很高。2006年 10月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2月1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了保护标志碑。2007年4月8 日该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家塬战国古墓出土的文物形制独特、规模宏大,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考古价值,在国内极为罕见。
张家川川王乡马达村古墓的挖掘现场
挖掘工作者仔细清理车轮
马家塬遗址的保护现场
工作人员现场勘查
工作人员小心地清理骨骸边的泥土
张家川地下蕴“宝藏”
张家川在历史上是秦国领地,该县木河乡桃源村北山上古墓交错,引来了不少盗墓贼。2006年8月4日,3名盗墓贼在盗掘古墓时,被民警抓获。抓获3名盗墓分子后,民警顺着绳索下到墓穴查看,发现竟是一个很大的墓室,遂向局领导做了汇报。
记者在考古挖掘现场看到:经过三个多月的挖掘,截至目前,该墓葬已成功清理出3个墓室。一号墓室墓基距地面有12米深,主要发掘出土了豪华的铜车及殉葬的马牛遗骸。记者发现,该马车虽经地下千年埋葬,但仍能看出车身颜色为黑红相间,车体锍金,车轱辘周围包铜,直径1.5米左右,整个车体大小与实物相同,依据车马装饰的豪华程度可以推测出,此车应是古时地位显赫人物出门乘坐的马车。相邻的二号墓室出土一具女尸,因墓内尚未发现有文字记载的东西,因此不能确定墓主的身份及确切年代,也无法断定二号墓室的女尸是不是墓主。
与一、二号墓室相距不远的三号墓室出土的还有互相堆积的四辆铜车马,据现场发掘的专家介绍,目前推测被清理出的四辆马车是从墓室侧面依次滑入6 米深的墓坑内的,在马的头骨周围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玛瑙、铜鼎和陶罐等物,可以推测,当时墓主下葬时,是用活马殉葬的。记者在现场看到,铜马车车身两侧有极其精细的镶铜镂空饰物,马头遗骸周围散落着黄金铸成的十二生肖图案头饰及大量金银、玛瑙、铜鼎和陶罐,车轱辘及车身上的红漆依旧鲜艳。
现场考古人员介绍: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器物出土,只是从一茧形壶的底部发现了一个象形符号,而且没有提供墓主身份的任何信息,但初步断定:此墓室是秦时期羌族的一位贵族的墓葬,距今约2300多年。一号和三号墓室被发掘之后,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有可能尸骨被盗墓者破坏或此地土质碱性太大,导致尸骨腐朽无存。
经过对战国古墓现场发掘和对出土文物的研究整理,考古专家在墓葬被发掘三个月后首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张家川战国古墓惊爆三大谜团,在国内考古界引发新的研究课题——
发掘于天水市张家川木河乡的战国墓葬和车马坑,已清理出的3座墓葬均为台阶式墓道土洞墓。1号墓墓道为九级台阶,墓道内有装饰不同的随葬车4 辆,出土了鎏金铜壶、鎏金铜鼎等重要器物及金银车饰、错金铁车饰等;2号墓几乎被盗掘一空;3号墓形制及随葬车辆与1号墓基本相同,墓室分前后室,前室残存车体上装饰的金箔虎、铜大角羊、包金铜泡饰以及包金或包银玛瑙、镂空金银车饰等,后室出土铜茧形壶、铜鼎、以及还未探明的金属俑、车軎及金银箔饰等。
据负责现场考古发掘的考古专家周广济介绍,这种长方形竖穴带九级台阶墓道,墓道内随葬车马,又多在墓道北壁东端开挖土洞为墓室的墓葬,是一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制。
世间罕见的神秘小人
在三号墓室,考古人员发现一尊身高约6厘米的金属小人,由于在地下已经埋藏了2000多年,小人的表面已经锈蚀,肢体局部残缺,但其整体轮廓基本清晰,五官依然可辨。神秘小人的发现,给这个墓地的主人身份确定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负责墓葬发掘的考古专家周广济介绍,这是此次考古发掘中唯一发现的金属俑,这个小人代表的是秦人还是当时其他少数民族,目前还无法断定,就连小人是用何种金属制造,作用如何,也还是一个谜。新发现的金属小人对确定墓主身份能起到怎样的作用,目前还不确定。
记者曾在三号墓室的发掘现场亲眼目睹,大量刚出土的文物都闪耀着金属光泽,要知道它们已经在潮湿的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所以记者曾一度误认为这些文物是黄金或铜和铁,但日前来自现场考古专家的检测鉴定却出乎意料:这是一批类似铝合金的不明金属。
这批连专家都分辨不清的不明金属器物,主要是出土的随葬车上的配件,在已发掘的三个墓中都有。从形状看,有车毂(车轮的中心部位,用来插轴)、车軎(套在车轴两端的轴头)等;从光泽和色彩上看,明显不是常见的金、银、铜、铁等金属,非常像铝合金。它们究竟含有哪些成分,为何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中都没有锈蚀,还有待化学分析和进一步研究。专家认为,这批类似现代铝合金的金属,为以往这一时期考古发掘中所少见,它们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冶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