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一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发现的石块,表面存在与象形文字相似的符号且符号均为红色,这是不是史前人类用颜料画的?有关专家表示,这些石块对文字起源研究有一定价值。
石头上的符号与象形文字的“舞”字相似
王彦峰收集的有象形文字符号的石头。
偶然发现
石块上图案似象形文字
今年41岁的王彦峰是金台区卧龙寺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1999年秋天,他去学校附近的北塬游玩时,偶然发现一些陶片和石块。清洗后,对色彩和图形敏感的王彦峰发现,青石块上有暗红色线条,呈现“山”形。
后来两年间,在与北塬同高度、相距约一公里远的代家湾新石器时期遗址一带,王彦峰又发现数十块相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成人巴掌那么大,颜色、形状各异,但上面均有铁红色的简单线条,其中很多是“人”形符,还有与动物、工具等相似的符号。
十年研究
符号有明显规律性
在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的化验表明,不同石块上刮下的符号材质均为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现在也是做颜料的原料之一;王彦峰剖开一些石块后也发现,符号分布只存在于表面而不见于切面。据此,他认为这应是史前人类画在石块上的。
王彦峰又将近百个符号临摹到纸上,经多角度反复排列,以及与已知的象形文字比对,他又发现了几个规律:一是这些符号与象形文字非常相似,如几块石头上呈现的“舞”、“骑”、“鹿”等符号,均与象形文字相似度极高,二是符号中存在大量以“人”形符为主要元素的组合,很像是生活、生产、打猎、祭祀等场景,三是这些石块都是在代家湾遗址附近找到的,别的河滩地和塬上却从未发现。
专家表示
对研究文字起源有价值
对于王彦峰的发现,国内有关专家给予了肯定和帮助。曾任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刘庆柱教授在回信中指出,“这确实是个重要发现”,但涉及出土遗物地层等关键性问题,“如能实地考察更好”。
我省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半坡文化发掘主要负责人石兴邦教授也关注着这些石头。昨日在听了王彦峰对最新研究情况的汇报后,石教授说,他在研究中也见过在石头上有刻、画痕迹的文物,他倾向于这些符号是人为产生的,其象形性对古代文字的早期起源有研究价值。
石教授还指出,这些符号只出现在石头上,既说明了石块的时间久远,也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