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昆曲如何区分?
“非遗名录”收录的是那些在社区或群体的努力保护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目前已收录了77个国家的166项遗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在近日公布新的项目后得到进一步扩充。
京剧虽然是我国的国粹,但京剧与昆曲、河北梆子及很多戏曲形式的差异在哪里,可能很多百姓都说不清楚。那么如何让国外评审搞明白京剧的独特性,使京剧顺利申遗成功就是此次申报的重点。据千容处长介绍,京剧申报的工作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最开始请了一些京剧专家来完成申报书,后来发现申报书虽然将京剧介绍写得非常精彩,但其中“过度技术性描述”并不符合申报书的标准。经过几番修改,京剧申报书在“京剧成为遗产的确认和定义”、“京剧的保护措施”、“京剧将如何发展”等问题上作了重点阐述,终于让这份最终的“京剧申报书”成为既让京剧内行认可,又让京剧外行一目了然的完整材料。
国粹京剧为何成遗产?
在很多人心目中,京剧的发展现状还是不错的,至少比起昆曲全国从业人员不足800人的现状是好很多的,离“遗产”的距离似乎还远得很。包括有些网站还发起了“你同意京剧是非遗的说法吗?”的调查,认为京剧申遗没有必要。
千容处长解释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两个名录,一个是‘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我们的昆曲、古琴都属于此名录。还有一个名录是‘急需保护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此次申报的中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术和帆船水密舱壁制作工艺,是在这个名录候选名单中。那么京剧申报非遗的依据主要在于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已经超越了百年,强调的是‘传承’。申报京剧不是因为它日渐衰微,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发展和保护,2001年昆曲成功申遗到现在的发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