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朱松发假画看收藏书画的无奈
http://www.socang.com 2010-11-04 11:16 来源:
相信喜欢书画艺术的人,对朱松发先生不会陌生,因为他强烈的艺术风格给所有见到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不可消磨的印象。只要提到“朱松发”三个字,那钢筋缺骨的老梅,倔强奇崛的焦墨山水,纵横野逸,带着画家豪迈而卓识的精神气质扑面而来。他不是那种隐微于亦古亦今的似曾相识,也不是那种畏畏缩缩“左派右党”的前后逢源。他是独立的,是高标的,是卓然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强烈的视击冲击和深层思考。尤其是在全国专业的艺术圈里,“朱松发便是焦墨,焦墨便是朱松发”的代称,这种卓然一家的学术风格,使他成为当代画坛中当之无愧的“家”,傲然于当今画坛,也成为时下艺术投资收藏界追捧的热点。
小人失德,利之所趋,古今皆然,随着朱松发书画市场收藏的不断升温,造他假画混饭的人便应市场而生,这两年愈演愈烈,在全国市场上随处可见。且赝品的乱真程度惟妙惟肖,使画家本人也深感无奈。用朱松发本人的话来说:“这些假画我自己复制也无法做到如此,佩服!佩服!”
2007年我有幸经历了一次交“学费”的感觉,由于对于朱松发的作品我关注的较早,且认真研究过,几年来也从市场上购藏过,朱先生的画,笔墨率意与自由度相当大,题款多且与众不同,我一直认为造他的假画,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很自信地认为只要是他的作品,我一眼便能知其真伪,正是这种无知的自信让我交了一次学费。
那次,我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合肥古玩市场,在一家书画店,见到了一幅四尺整张,竖幅的梅花,一树老梅,凌空斜出,枝杆纵横,题款的书法大小字错落有致,小字多且密,画面与众不同,我很是喜欢。与店主一番讨价,以2.5万元的价格成交,我心中暗喜,价格这么便宜。交钱时,我问店主:“不会假的吧?”店主以斩钉截铁、发誓赌咒的语气保证不会假,假一赔十。付完钱,回到宾馆,挂在墙上,欣赏一番、兴奋之后,拨通朱松发先生的电话,想拿此画拜访一下朱先生,若能让朱先生与我的新藏品合个影,以便成为收藏的佐证就更好了。先生正好在合肥家里,因为是熟人了,同意见面,下午3点在家约见了我。
先生打开画一看,又戴上眼镜仔细看了款识及印章,说,这是张假画,但造得不错,原作在我家里,在画集上发表过,之后到书房取出画集翻给我看, 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我顿时傻了眼,两幅作品不是一模一样吗?简直如复印出来的一样,连一个墨点也不放过,除了印泥颜色和三方印章略有不同之外,其他的均看不出问题。我想就算是朱先生自己临摹,也不过如此。朱先生看看我笑着说:想图便宜,能不上当吗?但你用心看看,这张画只有形似,笔墨间的神韵却无。
我后来找到该店主,最终他让我交了1000元的“学费”,其他的钱全部退还给了我,并且神秘地告诉我,有几个画家专门用幻灯的方法来造朱松发的假画。科技的进步,搞假的逼真越来越难分辨。无独有偶,据悉前些年合肥的一家拍卖会,将朱松发一张赝品《老门老户》竟以高价成交。那张被拍卖的赝品与此幅假画如出一辙。
日前不久,一友人也是藏友,从拍卖会上拍得一幅贾又福的作品,经鉴定,系仿品,朋友找拍卖公司,而拍卖公司条文中有规定,预展前自行鉴定,拍后成交恕不退换。几十万买了一张纸的朋友,在无奈中只好作罢。
由于书画艺术品投资的高额利润,加之市场的不规范,所以造假、售假之风盛行。书画艺术的投资,看准投资便有丰厚的回报,如果走眼了,白银便变成了一堆废纸,在把握艺术品真假上,建议尽量能得自艺术家本人,最好能将作品与画家合影,在鉴定时,照片可以作为证据,而不会真假难分了。
另外在走眼上,不光是指真假的走眼, 还有在学术上认识的走眼。真假走眼,有时还可以退换,如果在学术上走眼,把本来的普通的匠画,毫无艺术建树的东西,花大把钱当投资品收藏时,那才是最大的损失。时下也有艺术机构,以集资入股返利的形式,把本来一钱不值的作品炒到天价让人购,套取资金,最后的结果,是发起者套到一定的资金后,人去楼空,杳然无影,投资者只留下一堆废纸与兴叹!这需要投资者审慎!
真正的书画收藏与投资,无疑是具有巨大的回馈的,但前题是看准艺术家的发展前景与学术价值。艺术家的学术层面决定着艺术家的发展前景,艺术家的学术层面同样决定着艺术家的市场份额。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泡沫终会散去,我们期望一个成熟的收藏市场,早些到来!
■新闻链接
朱松发,1942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供职于安徽省书画院。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的专家。
作品多次展出于国内外专业美术大展,并获中国国家政府奖。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务院紫光阁,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安徽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术馆等藏。2008年特邀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创作作品、为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创作搭载作品。被媒体评为2009年度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与市场潜力十二大年度人物之一。
评论家评其作品:远看气势逼人,近看惊心动魄。他继承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以书法狂草入画,强化书写性和金石感,把写意精神推向极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